遇“男題”積極應對 別硬扛
男人“不惑”是道坎
壓力大雄激素缺乏是主因 適時調節注重“年檢”
剛過“不惑之年”的王先生正處于事業巔峰期,但他平時最苦惱的就是“自己精力不濟”:“以前我一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都沒問題,現在常感覺心情煩悶、肢體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一超過10小時腦子就不轉了。業務繁忙,交際應酬自然也不少,原先我酒量還可以,現在卻一沾酒就暈。每天下班后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更別提運動了。”到醫院檢查,醫生說王先生這種情況是因雄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需積極進行治療。
“說到男性健康,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勃起功能障礙、不育、早泄等,而隨著近年來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即人們說的‘男性更年期’,作為嚴重影響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被人們重視程度卻遠遠不足。”天津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醫大總醫院泌尿男科楊長海教授解釋說,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的特征是男性40歲后體內雄激素水平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身體和心理也出現相應變化,產生抑郁、焦慮、煩躁不安、愛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性功能減退等與女性更年期部分表現類似的癥狀。據臨床統計,該病在40歲以上男性中發病率為10%至30%,加之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大以及煙酒過度、久坐、生活不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一些30多歲的年輕人也會出現上述癥狀。但因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健康意識淡薄,該病臨床漏診率高達90%,不少男人諱疾忌醫或小病不及時醫治,往往病情發展嚴重時已錯過早期最佳治療時期。
楊長海說,雄激素對全身各系統有直接或間接的生理作用,其缺乏會導致骨骼、肌肉、脂肪、情緒和認知功能、性功能、血液和心血管等器官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學改變,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會誘發骨質疏松、代謝綜合征等多種疾病。因此,男性也應每年至少一次到正規醫院進行專科全面檢查,監測健康狀況,發現病情及早規范對癥治療。
此外,男人面對“更年期”還需注意日常生活調理,如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平和的處事心態;多跟家人、朋友交流溝通,適當多做有氧運動,以緩解“更年期”癥狀和工作壓力;飲食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可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夫妻要相互體貼配合,保持良好心情等。記者姜凝
得了前列腺炎易患“心病”
患者的精神狀態對戰勝疾病至關重要
今年34歲的馬先生是一家電腦公司的銷售經理。一天早上小便時,他感到排尿不暢,發現自己尿道口有些黏的分泌物,過兩天癥狀有所減輕。“自己平時挺潔身自好的,這是怎么了?”他很納悶又怕說出來讓人笑話,便上網搜索,也到過多家醫院咨詢檢查,雖然醫生表示其前列腺只是有些炎癥反應且檢查結果尚在正常范圍內,注意飲食休息可自愈,但他自覺頭昏腦脹、乏力、睡眠差、會陰部不適、下腹部脹滿,而這些癥狀與網上所說慢性前列腺炎“吻合”,又聽人說“慢性前列腺炎不好治”,更加重了精神負擔,整日憂心忡忡。
“臨床上像馬先生這樣‘對號入座’的人并不少見,以30歲左右低齡患者居多。據統計,50%以上的前列腺炎患者有焦慮、抑郁、恐懼、悲觀等過度緊張的癥狀,85%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相當程度的精神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天津醫大總醫院泌尿男科楊長海教授說,因這些患者普遍具有性格內向、敏感、多疑、顧慮重重等“病前性格”,工作或學習壓力較大,對前列腺炎等一些成年男性常見病和多發病認識不足,很多人采取不當治療、不堅持治療或不注意治愈后的預防保健,加之一些廣告或受經濟利益驅使的私人診所夸大宣傳疾病危害等因素,更使他們諱疾忌醫或對自己能否治好病、以后能否過正常性生活和正常生育心存顧慮,以致癥狀由偶發轉為頻發、輕病變為重病,從而造成慢性前列腺炎“久治不愈”和嚴重精神心理障礙等身心疾病,并形成惡性循環,即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越長,患者心理障礙越重;心理負擔越重,病程越遷延。
楊長海說,前列腺炎是可以緩解或治愈的,患者的精神狀態對戰勝疾病至關重要。因此,前列腺炎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從正規渠道獲悉相關醫學知識的同時,還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參與心理治療和護理,讓醫生了解自己精神狀態和心理障礙所在,接受醫生的心理輔導和化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平和心態,這對有效治療疾病極為重要。多數患者輔以心理治療后,心理趨于穩定、鎮靜、樂觀,癥狀可明顯改善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