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圈里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可是算算年齡,00后今年也18了,算作了。可我們身邊有多少00后還在游戲癡于網絡......
出生于00年的Ryan Casey,從13歲開始健身,ins上有11萬粉絲。
顏值高不說,肌肉也是very強悍。Ins近百萬粉絲,拍攝模特廣告、簽約健身代言已經讓他日進斗金,在國外健身圈是相當火爆的小鮮肉。
1993年的程亦山,曾是專業乒乓球運動員,但后因為傷病退役。轉型健美后一高歌,目前算作國內屈指可數的健美運動員之一了。
不知有多少男人夢想著練出他那樣完美的身材,但又有多少“同齡人”愿意像拉扎爾那樣去訓練自己呢?
7次奧賽冠軍,年近40歲的希斯還在征戰職業賽。你無法想象這個男人還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還會拿下多少冠軍。
強森出生于1972年,靠肌肉走紅的男人,ins坐擁1億粉絲,全世界的偶像。每天凌晨4點起床的他,健身兩小時后才開始工作...
他曾陷入低谷卻從不放棄,從身上僅有7美元到每年吸金4億美元,從窮鬼到競選總統,巨石強森因健身而開掛。
常年排在奧賽前十,和30出頭的小伙子比賽,杰克遜從來沒怕過。從羅尼的時代打到了希斯的時代,只希望他能打的更久。
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有好多的身材、要賺多少錢、得多少項,更不是讓自己于他人的生活、階層之上才算人生贏家。
如果觀察一下身邊的“同齡人”,你會發現他們的,都是從疏于運動開始的。
特別是畢業后忙于工作應酬,又不飲食,三五年后,當年清秀的少年一個個變成腦滿肥腸臃腫不堪滿臉橫肉,真是糟糕。
年輕時,我們喜歡三五成群的打籃球、踢足球、游泳,跑步、跳繩等,這期間我們幾乎很少往醫院跑。
回到家中,脫掉外套,坐在沙發上,要么打開電視,要么打開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玩游戲。
運動的人和不運動的人,在每天看來沒什么區別,在每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20年后,同齡人開始受到健康困擾,開始成為醫院常客的時候,我們依然健壯如初;
30年后,當部分同齡人必須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卻可以爬山,游泳,享受生活;
40年后,部分同齡人病入膏肓,我們還可以晨跑冬泳,告訴孩子們:“我還行”!
生活是自己的,那么對于生活的樣子和幸福的定義也應該是你自己選擇和定義的。
是改變?還是繼續焦慮?是奮斗?還是繼續安逸?這或許是你接下來該考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