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期:訪日
總第247期【1978年10月22日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換 文儀式】
30年前的1978年10月到次年1月,3個月時間里,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大轉折,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確定 線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美正式建交……
在這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日本之行堪稱的關鍵之旅。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時任 國務院副總理的赴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換文儀式,并對日本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
這一次訪問,除了性的活動,走訪最多的是鋼鐵廠、汽車廠、電器廠等日本大型企業,還體驗嘗試了各種 新技術,坐氣墊船,乘新干線列車。
1978年,10月22日,“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新中國成立29年后,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一 衣帶水的近鄰日本。
下午4時,乘專機抵達東京羽田機場。“歡迎歡迎,你給我們帶來了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日本外相園田直登 上專機迎接。
翌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下榻的國賓館前舉行歡迎儀式,隨后,來到首相官邸,與福田首相出席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交換儀式。此前的8月16日該條約在全國常委會上通過,10月16日和18日在日本 眾院和參院上通過。
“在日本,有些號稱慎重派的人直到最后才同意這個條約。雖說有人反對,但多數人歡迎這個條約。我看這個條約是 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條約,”交換儀式前的交談中,福田首相說。
對此,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定,對中國,對日本,甚至對世界,都是件大事。我相信兩國家、 兩國人民都沒有低估這個意義。”
上午10時38分,中國長黃華和日本外相園田直分別代表本國在條約批準書上用毛筆簽名,并互了條約批準 書,條約正式生效。
致詞說,“中日兩國人民要友好,要團結,中日兩國要和睦,要合作,這是十億中日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歷 史發展的潮流。
讓我們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為迎接中日關系更加燦爛的前景,為亞洲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當時在場的一位日方陪同人員回憶說,主賓講話后,舉杯共慶條約正式生效。隨即,放下酒杯,走到福田面前 同他擁抱,對于這一舉動,福田首相缺乏思想準備,“因一時沒反應過來,有些慌亂,姿勢顯得僵硬。”
當天,在與日本天皇裕仁會見。這是新第一次會見日本天皇。由于事前有一些關于追究戰爭責 任問題的推測,所以引起了高度關注。
會見地點在日本正殿竹廳。主賓入座之后,裕仁天皇說:“在百忙中,特意抽空不辭辛勞遠道來日本,尤其 是日中條約簽訂了,還交換了批準書,我感到特別高興”,“在兩國悠久的歷史中,雖然也有不幸的事情,但希望今后加深友 好關系”。
說,“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今后我們要以向前看的態度建立兩國和平的關系。”
據日本宮內廳的官員回憶,講話內容是提綱原稿上沒有的,天皇脫離原稿講話還是第一次。
這位宮內廳人士認為,“通過日中條約批準書,兩國長時間的不幸關系結束了,陛下可能想向中國人民說一句話。” 日本共同通訊社當時報道稱,“陛下在首次會見時,使用‘不幸的事情’這一措詞,是從天皇的戰爭責任這個角度 ,間接地向中國人民表明謝罪之意。”
會見后,天皇在設午宴歡迎一行。席間,當表示,中日兩國要“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友好”。一位 皇室侍從后來回憶,“我是第一次看到天皇陛下心情這樣愉快”。
兩天后在東京會見記者時,談到會見裕仁天皇的印象時說:“同天皇會面的時間不短,連吃飯花了兩個多小時 。雙方談到過去,但是,我們注意到天皇陛下更放眼于未來。對此,我們表示深感滿意。”
過去的30年,是的30年,也是“”的30年。因為,中國在歷次重要關頭,都是以為 先導的。正如到目前為止出口型經濟占主導地位一樣,中國的也是靠主導帶動的。而對外的“第一輪動力”,恰 恰來自東鄰日本。
1978年8月,在第三次復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導下,醞釀6年之久的《中日和平友 好條約》終于在簽署。兩個月后,他前往東京,出席和約批準書交換儀式。
這是中華人民國成立以來,對日本的首次正式訪問。在日本,鄧公做了“歡迎工業發達的國家,特別 是日本產業界的朋友們對中國的現代化進行合作,這也將加深兩國關系”的,像起爆劑一樣,日政、財兩屆為之震動 。
在鄧公訪日行程中,有一個后來被反復提及的耐人尋味的細節。10月26日,一行人從東京出發,乘“光”號新干 線列車前往日本歷史文化名城京都訪問。日本友人請他談談乘坐新干線的感受。他觸景生情,一語雙關地答道:“很快,快得 像風,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后來發生的一系列實事表明,此次對日本的國事訪問,不僅催生了“中國版”現代化構想出臺的契機,而且也是促成 其具體化、可操作化的直接動因之一:從日本回國僅一個半月,即于12月18日主持召開了被稱為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 偉大轉折”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的線。
正是在日本受到的觸動,先是促成了鄧公自身從“派”向中國現代化“總設計師”的轉型,進而啟動了中國 20世紀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一次轉型的漫長競跑。從那之后,直到80年代末,日本成為國中“現代化”的代名詞。 隨著進程的深入,中日關系也迎來了戰后第一個蜜月期。
日本不僅影響了初期中國對現代化的想象,而且確實以行動支持鄰國的:鄧公訪日的翌年(1979年), 即巨額對華“開發援助”,歷經近30年,直到今年才停止,對我國事業可謂功莫大焉。
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國一度與交惡,相當程度上靠吸引外資好容易構筑的經濟體系 面臨巨大困難的時候,也是日本率先解除對華經濟制裁,再次為我國經濟注射了強心劑。同時,經濟起飛的中國,又反過來又 成為日本的機遇。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互補現狀,在強化“戰略互惠”的同時,為兩國關系在21世紀的進一 步發展夯實了基礎。
物質匱乏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我的小學和初中的階段,在調皮的小男生心里,是不屑于化妝的,素面朝天、大大 咧咧是讓自己自豪的?墒牵瑡寢寘s沒那么好商量,總是拽住上學出門的我,給我臉上涂一層百雀羚牌雪花膏,然后一點點抹 勻。坦白說,百雀羚牌雪花膏的香味還是很迷人的,漸漸地我不再。甚至,在百雀羚牌雪花膏用完時,還會歡天喜地地去 商店買新的。
90年代,身邊的朋友不僅喜歡風格怪異的服飾,經常去發廊吹頭發,還開始專注各類化妝品。那個時候的男性化妝 品還是少得可憐,很多時候,我還是和媽媽共用化妝品,美白的化妝品用在陽剛青年的臉上,多少有些亂點鴛鴦譜的味道。這 時,我發現了大寶,并真的像廣告語里說的那樣大寶,天天見了。
到了21世紀,男性化妝品越來越多了,還有許多國內、國際的大明星給男性化妝品代言。男性美容不必再躲躲藏藏 ,甚至可以和朋友或同事,隨意聊聊美容的。當女性美容店開始普及,而門前的“男士毋進”讓男人們心理不平衡了。于 是,很快男士美容店也開始普及。
三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更讓越來越注重個人與的人們期待未來日子,到底會如何去“美化”自己,以怎樣 的姿態“露面”?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國務院副總理訪問日本,這是新對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訪問。 23日,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國賓館舉行盛大儀式,歡迎訪問日本。隨后,與福田首相出席了在日本首相官邸舉 行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換文儀式。
198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在逝世,享年89歲。是廣東省梅縣人。195 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中國的相聲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走俏:侯寶林、馬三立、郭全寶、馬季等老一輩優秀相聲演員紛紛復出,姜 昆、馮鞏、侯耀文等一大批青年相聲演員集體亮相,無論是傳統相聲還是貼近現實生活的新派相聲都有著廣泛的愛好者。老式 的唱片機、以及新興的電視機等媒介,讓20世紀80年代真正成為了相聲普及全國的“啟蒙時代”,不少中國人成 長過程中接受的第一種喜劇形式便是“相聲”。90年代后期,相聲的風頭逐漸被小品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