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空巢青年人數超六成 廣州289萬超上海排第三
日前,《歡樂頌2》熱播,讓獨自在北上廣等城市打拼的年輕白領的、感情等問題再度成為網友熱話。事實上,由于一線城市眾多發展機會和包容力,在有人逃離大城市的同時,有著更多年輕人涌進來。而這些背井離鄉的年輕人,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在大城市中又難免感到孤獨——近來,這一群體又被稱之為“空巢青年”。根據百度詞條解釋,“空巢青年”普遍指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他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不過,有評論認為,“空巢青年”這個詞的出現,更像是,把“獨居青年”彷徨、無奈甚至牽掛的情感符號進行了投射。
然而,“巢空”并不等于“心空”,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便捷的支付方式和快遞外賣行業足以讓他們隨時隨地跟互動。而“空巢青年”有龐大的基數,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并且他們也經常跟同事和朋友外出聚餐、看電影、出游。獨居群體的日益龐大,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回避的話題,并且帶來全新生活方式的出現。而圍繞“空巢青年”的行為研究、情感分析,更成為當下不少行業與品牌瞄準的商機。
根據近期淘寶依據大數據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鑒》,我國的“空巢青年”人數超過5000萬。其中,男性青年“空巢”的比例達到了64%,幾乎是女性的兩倍;而90后則是“空巢青年”的主力軍,人數超過了六成。
從地域分布來看,深圳成為全國“最空巢”的城市,擁有 307 萬“空巢青年”。北京、上海、廣州的“空巢青年”人數分列 2~4 位,廣州以289萬“空巢青年”力壓上海,排名第三。
與淘寶大數據幾乎同步發出的,還有網易新聞聯合探探、Blued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人群畫像》:水果只敢買三、四個,快遞只能寄到單位,下班只能面對空蕩蕩的房間,這大概是人們對“空巢青年”最直觀的印象。
不過,深入調查后發現,大部分空巢青年雖然錢包“不鼓”,社交生活卻沒有想象中缺乏。他們中的55%每周與朋友至少一次,并有著密集點:北京的西單、三里屯太谷里、朝陽大悅城;廣州的太古匯、花城匯;上海的靜安嘉里中心;成為北上廣“空巢”青年的根據地。
“空巢青年”以初入職場的90后居多,消費能力不算太高,就從淘寶這一平臺來看,去年全年花銷不超過5000元,相當于貢獻一個月工資。但那么多空巢青年加起來的消費量,則絕對不可輕視。數據顯示,“空巢青年”購買最多的商品是充值業務,其次是服飾和手機,而零食作為有效的排遣感的物品,也排進了前五。“空巢青年”的“宅”屬性也比較明顯,他們經常使用網上提供的保潔、果蔬購買、按摩推拿等到家服務。
目前在廣州跟朋友合租居住的85后劉小姐,是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她獨自一人在廣州闖蕩,父母和哥哥都在廣東老家,一年大約回家兩次。對于劉小姐來說,已經習慣了超級便捷的城市生活,就算“單身”一人也很逍遙快活,“最不能缺少的,一個是網絡,一個是快遞(含外賣),只要有這兩個存在,我覺得在房間里待著就很好。”
不過,劉小姐也并非僅僅工作和出租屋“兩點一線”,她平時會自己或跟朋友出去看電影、做美容,逛街吃飯。劉小姐表示,她依然希望以后能和合適的人組成家庭,結婚生子,但在大城市,由于像她一樣的“空巢青年”很多,她也不覺得自己是異類。
實際上,為迎合既需要有獨處空間,又希望增加社交機會的“空巢青年”,專門為“空巢青年”打造的長租公寓品牌和數量近年增加。例如“YOU+”公寓以及在萬科旗下針對城市青年的長租公寓品牌“泊寓”等。據了解,萬科·“泊寓”在廣州已開出18家,房間接近5000套,主要集中在天河、越秀、荔灣等地區,也是廣州目前規模第一的青年長租公寓品牌。這些公寓的選址全部在主要商圈地鐵站附近1~2公里之內,租戶從地鐵出來,步行10分鐘或者騎共享單車5分鐘左右即可到達。
記者在棠下以及金融城的“泊寓”見到,這種適合年輕人的長租公寓房間基本為挑高設計,單套面積主要在15~20多平方米之間,租金隨地段不同而主要在1500元/月~2000多元/月不等。房間采用智能密碼鎖,可使用電磁爐并帶有集成衛浴系統,洗衣機、冰箱等也比普通的要小,不少都是專門定制的,盡量利用空間。而相對于緊湊實用的房間,“泊寓”卻給租戶提供了公共洗衣房、公共廚房、公共客廳甚至健身房、游戲室、桌球室這樣能夠聚集住戶,增加交流的公共空間。“泊寓”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時發現,原先兩個租戶,租著租著,其中一個選擇退租,然后和另外一個租戶住在一起了,“能夠幫助單身狗成功脫單,其實我們做公寓運營的也挺有成就感。”
在日本,針對城市住戶的社交需求,也有洗衣店將店面設計成咖啡館一樣清新、簡約,放置有舒適的座椅,有飲料售賣機,并且種滿植物,讓前來洗衣的鄰里有更多的交流場所和機會。
不僅是國內,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空巢”人士的占比也呈現上漲的明顯勢頭。去過日本的人應該會對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印象非常深刻,這些便利店提供各種熱飲、便當、飯團、零食、酒水、書籍等各種生活日常用品,還可以承接快遞、ATM取款、充值甚至洗衣等各種業務,作為單身人士來說,樓下的一間便利店基本就能解決生活所需。在國內城市,盡管便利店也開始普及,但市場容量越沒接近飽和。在海珠區居住的單身青年范先生表示,雖然在地鐵附近小區租房住,但最近的便利店也要走10分鐘,實在想不明白為何沒有多幾家711、全家或者OK店,他希望能夠吃到保鮮度更高、品種更多的便當和新鮮水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咨詢公司近日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萬家,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同時便利店的市場空間大,一、二線城市成為增長熱點。
記者留意到,在美食App“ENJOY”里專門辟出了“單人餐”品類。“平時最怕一個人去店里吃飯,除非是快餐店或者是粥粉面點,否則都不知道怎么點菜”,劉小姐表示,希望本地的餐廳能給單身人士有更多選擇。記者在該App中搜索“單人餐”,出現大約30個選擇,主要集中在天河和越秀商圈,價錢約40元~100元/份,不乏女孩喜歡的咖啡館或者甜品店提供的單人餐。記者了解到,在天河和越秀主要商圈內如今越來越多的食肆,包括日料館和西餐館,都有推出性價比較高,適合一個人的午市套餐。不過,這種適合單人選擇的套餐大多數只在午市菜單上,晚市餐單則比較少有單人餐。
另外,健康食品、沙拉餐飲品牌在“空巢青年”中加大推廣也會獲得更多機會。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很多追求健康的白領晚上只吃一份沙拉或者一份糙米飯,所以健康餐飲或者沙拉的外賣市場大有可為。不過,由于原材料和保鮮方面的要求太高,這類餐飲也有如何平衡價格與食材的問題,定價不能太高,每份價格應該在30元~50元之間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