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之子王軍去世 中信、鳥巢、國安背后都有他的功績
王震之子王軍去世,中信、鳥巢、國安背后都有他的功績
6月10日22時56分,前國家副主席、開國上將王震之子,原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去世,享年78歲。
王軍是中信的創業元老,也是第三任董事長,他執掌中信期間,集團總資產從800億猛增到了8000億。此外,他還是北京國安俱樂部首任董事長。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王軍曾力主中信參與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建設,并說:“即使賠本,也要中標。”
王軍(資料圖)
“即使賠本,也要中標”
2018年11月23日,《學習時報》刊登了對中信集團原董事長孔丹的專訪。孔丹表示,建設鳥巢工程是中信40年歷史中比較重大的開創性項目。
據孔丹回憶,2002年的秋天,當時中信集團的董事長王軍決定參與建設國家體育場的競標,他說:“建設鳥巢對我們的國家是一件大事,能夠參與這個工程對中信是一個巨大的榮譽,很難用商人的標準來考量。”
王軍說:“即使賠本,也要中標。”
孔丹表示,建設鳥巢所擔負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其超高的標準和要求,導致成本上升在建設當中不可控制,中標者難以盈利。這樣重大的工程,聚集著全球的目光,施工的各方面都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一旦建筑質量出現問題,承建單位和政府都是難以承受的。
在這樣巨大的責任、風險與寥寥無幾的利潤面前,很多商人落荒而逃,有些已經中標的單位也悄然離去。然而中信沒有動搖,反而主動迎了上去,這里面飽含著中信對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國家和民族需要中信站出來做事情的時候,中信絕不退縮。從榮毅仁創建中信的那個時刻起,國家和民族的大義對中信人來說,就是融入血液的價值觀。”孔丹說。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王軍還是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首任董事長。
今日,國安俱樂部發布公告: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由王軍主導創辦。1992年12月29日,原北京國安實業發展總公司與北京市體委共同簽署成立了“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王軍出任俱樂部董事長。正是王老,為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提出了“永遠爭第一”的口號。
“大概世界上能夠找到的安眠藥我都吃過”
王軍出生在1941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五系(導彈工程系),畢業后在江南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工作,曾追隨數學家華羅庚一同游歷中國南北企業,推廣優選法。
1979年加入中信時,王軍38歲,他早期長期負責的中信業務部,是后來這個龐大的企業集團絕大部分子公司的最初雛形。
據《艱難的輝煌:中信30年之路》記載,創業之初,中信的辦公環境很艱苦,連榮毅仁都只占用廁所對面8平米的小屋子作為董事長辦公室。
到了中午,王軍帶頭,幾個家在北京的人就橫七豎八躺在房間的地毯上打個盹兒。下午兩點,大家起身,用涼水洗把臉,揉揉眼睛,繼續工作,常常就忙到深夜。
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王軍樂于挑戰,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精力。
“他總是把旅行安排在晚上,下了飛機是白天就可以做事了,他在飛機上比躺在床上要睡得好。”中信集團現任董事長常振明曾說,“有次出差去東京,旅館邊有個小店,有烤雞串,一串大概有四塊雞肉,王總吃了五十幾串后,店老板說這里的紀錄是六十串,如果你再吃兩到三串就破了這個店八十年到一百年的紀錄,王總聽了后一口氣又吃了十幾串,超過了這個店的紀錄十二串。”
1993年,王軍出任中信集團總經理,但卻面臨很大的壓力,公司總部賬面上只有現金200萬元。
“意味著總公司大概能夠維持一個半月的工資發放。”王軍說。
王軍表示,他的生活是以1993年為界的。1993年以前,他吃得飽睡得著,有時間躺下來5分鐘就能睡著覺。1993年接任總經理以后,就吃不下,睡不著了。他的睡眠開始依賴安眠藥,“大概世界上能夠找到的安眠藥我都吃過”。
王軍想的辦法,一是準備找下屬富裕的子公司借錢,例如他曾找中信國安的董事長,要對方準備1500萬,用來發工資;二是加緊整合公司的業務,大力清理非生產性、經營性的子公司,這個過程持續到1996年,總共撤銷了600多家公司。
主要靠著第二套方案,王軍有了現金流,從而渡過難關。對于這次收縮治理,王軍總結說辦企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盲目進入我們不熟悉的領域”。
沒留任何敗筆與遺憾
1995年,54歲的王軍成為繼榮毅仁、魏鳴一之后的中信集團第三任董事長。此后,他力推中信進軍投資銀行業務、拓展混業經營,并進行了公司體制改革。
1996年,王軍決定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這筆交易在當時看是“虧了”,但為中信獲得了108億現金,安然渡過第二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王軍說:“我們沒向國家伸手去要錢”。
2002年12月5日,中國首家金融控股公司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