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常見的男人補腎食物你最愛哪種?
華龍網3月29日13時訊 “人的一生,心臟跳動次數是有限的,跳得越快的人就越早衰竭”,坊間這樣的傳言雖有些聳人聽聞,但心率過快的確是很的。
最近一項研究稱,針對社區(qū)人群的觀察結果顯示,每分鐘心率增快5次,心衰風險就增加13%,死亡風險增加13%,最適宜的心率是60次/分。
健康人平躺5分鐘后,心跳應在60次/分鐘左右。除去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
專家提醒,長期心率過慢也不好,會導致心臟“泵”血不足,引發(fā)人體缺氧、缺血,嚴重者可能猝死,甚至死于睡夢中。因此,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鐘,就要去醫(yī)院做詳細檢查。
例如2014年公布的、以隨訪嚴謹和數據完整著稱的弗拉明翰研究,得出了“心率每增加11次/分,總死亡風險增加15%”的結論。
由于心臟的每次跳動,都會帶來一次血流脈沖和血管的被動彈力舒縮,對的動脈都是一種沖擊。
在各種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數越多,對動脈的損傷就越大,也越容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內皮損傷。
另外,心率是人體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jié)的共同結果,心率增快可能是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兒茶酚胺激素分泌過多等各種病理過程的表現。
降低心率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研究已,使用藥物將心衰病人的心率降低10次/分,3年內的死亡風險可下降11%。
特定人群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應盡量將心率控制在60次/分。廣大健康人群,只要心率處于60~100次/分的正常范圍,就沒問題。
基因、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身體是否經常處于急性或慢性發(fā)炎狀態(tài),都可能影響心率。
不過,只要心率還沒快到疾病的程度,就不需要恐慌和治療,通過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改善。
研究發(fā)現,心跳80~89次/分鐘的人中,經常運動的比不運動的平均多活5年。
例如拉拉筋、扭扭腰,讓肌肉充分放松。也可以先慢走5分鐘,讓血液充分流經腿部,達到暖身的效果,再逐漸加快步行速度。健走結束前也要留5分鐘時間,慢慢減緩速度,不要馬上停下來。手肘彎曲90°,走時,腹部微微內收,脖子、脊椎應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最好前方,避免向下看。肩膀和手臂放松,肘部彎曲85°~90°,手掌呈握杯狀。手臂自然地前后擺動,但高度不應超過肩部。不要刻意拉大或縮小步幅,以輕松、不吃力的距離為宜。
負重會增加關節(jié)壓力,健走時最多攜帶一瓶水、一條毛巾及一頂防曬帽,可以背個雙肩包,肩膀受力均勻,不易導致骨骼傾斜。
最開始可以每天走15分鐘,每周至少運動5天。從第二周起,可增加為20分鐘,漸漸增加到每天3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