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家長疑問:幼兒園保健醫生是否具有執業資格?
接二連三曝出的幼兒“被服藥”事件,出組織孩子服藥可能是長期存在于幼兒園的“潛規則”。幼兒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昨日,教育部與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行政區域內幼兒園是否有違規組織幼兒群體服藥的行為。
接二連三曝出的幼兒“被服藥”事件,出組織孩子服藥可能是長期存在于幼兒園的“潛規則”。幼兒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昨日,教育部與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行政區域內幼兒園是否有違規組織幼兒群體服藥的行為。
據電 (記者吳晶)針對近日連續發生的幼兒園違規給幼兒集體服用處方藥品的事件,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18日聯合發出通報,要求各地立即組織力量開展幼兒園及中小學校健康服務管理的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行政區域內幼兒園是否有違規組織幼兒群體服藥的行為。
通報要求要嚴格規范幼兒及中小學生健康服務管理。各地教育、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幼兒園、中小學校必須按照有關文件,嚴格管理幼兒及學生健康服務工作。因常見疾病防治需要而組織幼兒及中小學生群體服藥時,強化做到“五個”必須,即必須事先經醫療衛生專家論證,必須經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商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并制訂詳細的防治方案,必須學生和家長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的原則,必須有衛生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必須向證照俱全的正規醫藥生產、經營企業購買藥品。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或越權組織幼兒及中小學生群體服藥。
根據通報要求,各地教育、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在4月10日前完成全部排查工作。對反映和的問題,要認真核實查處,強化責任追究,嚴肅處理責任人,并通報查處結果。要將排查和查處情況于4月15日前報送教育部體衛藝司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
據電 (記者李偉、石志勇)陜西、、湖北等地相繼發生幼兒園私自給幼兒服藥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聯合發出通報,要求各地立即組織力量開展幼兒園及中小學校健康服務管理的拉網式排查。“小藥片”出的幼兒園安全“大盲區”令人和追問。
從已被的“被服藥”事件看,其中凸顯出的共性問題值得注意。不論是給幼兒集體服藥的管理方式,還是采用同一處方藥的“不約而同”,或是“確保出勤率”的一致說辭,都說明私自給孩子服藥并非個別幼兒園管理者的一時興起,而可能是長期存在于幼兒園的“潛規則”。
聯系之前多地曝出的幼兒被園方、猥褻等種種虐童事件,原本應是孩子“安全島”的幼兒園,變成了“區”,是教育之恥,更是社會之痛。
幼兒園管理者也好,教師也罷,不可能對給幼兒喂處方藥、幼兒等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毫無預估。幼兒園淪為區,很大程度上由于一些人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孩子年齡小不會“”,因此可以瞞天過海。事實上,幼兒園接受家長的有償委托,不僅對幼兒負有教育、監管責任,更對幼兒的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病毒靈”事件提醒人們,幼兒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一方面應依法私自給幼兒服藥的幼兒園教師、管理者,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幼兒園安全問題的規律和特點,將可能損害幼兒安全的“短板”及時補齊。
據電(記者鮑曉菁、烏夢達)在被曝出“掛靠”其下的兩所幼兒園給孩子服用“病毒靈”后,17日,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張英告訴記者,該基金會將解除與涉事兩所幼兒園的“掛靠關系”,這兩所幼兒園以后將不能使用“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的名稱。
在還未厘清之時,陜西宋基會迫不及待地,其與兩所涉事幼兒園的“掛靠”不涉及“業務指導”和“利益關系”,并馬上“脫鉤”,難怪有網友質疑這是否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況且,長期作為“掛靠”單位,即便證明沒有利益牽涉,一句沒有收錢的辯駁,陜西宋基會不應也不能置身事外。事發之后才想起“解除掛靠”,不是亡羊補牢,而是掩耳盜鈴。
陜西宋基會應正視自己在這起事件中的責任,并為后續問題承擔相應后果。如果僅想憑借“解除掛靠關系”就蒙混過關,那么陜西宋基會當真是要毀了名譽、碎了節操,難以當得起“宋基會”這一崇高的名稱。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從近年來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看,病毒靈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多汗、食欲異常、低血糖、惡心厭食、皮疹等,嚴重不良反應表現為心悸、低血糖反應、呼吸急促、寒戰等。根據監測情況,按照批準的適應癥和用法用量使用病毒靈,未發現存在嚴重風險。 (據電)
本報訊 (記者星)近日,西安市、市等地陸續曝出有幼兒園給孩子喂“病毒靈”。“藥兒園”到底還有多少?經過對該事件持續多日的關注,廣州媽媽何佳坐不住了。昨日,她將兩份信息公開申請表分別寄往了陜西、、湖北、廣東四省教育廳和衛生廳,要求相關信息公開。
何佳的孩子只有一歲,但她已經開始搜集關于幼兒園的相關信息。然而,近日屢屢曝出的外省民辦幼兒園給孩子喂“病毒靈”的新聞,讓何佳感到非常不安,在她經常逛的幼兒親子論壇,與她同樣不安的家長不在少數。
在信息公開申請中,何佳要求衛生部門公開:醫務室按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幼兒園名單。保健醫生、持有《醫生執業許可證》,《執業許可證》的名單。要求教育部門公開對學前教育的監管涉及哪些方面以及具體執行情況。
何佳說:“申請息,讓家長心里有數,未入園的孩子家長也能有個選擇依據。”
據合肥電 (記者王立武)有家長反映,近期安徽黃山市育才幼兒園“天天往孩子嘴里噴藥”,對此感到不解和質疑。黃山市教育局調查后反饋稱,該幼兒園晨檢時噴的是板藍根和生理鹽水,目的是預防疾病。
據了解,黃山市委、市已召集市教育、衛生部門和相關機構專家,對育才幼兒園噴霧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黃山市教育局介紹,育才幼兒園為保障入園幼兒身體健康,一直例行晨檢等衛生保健制度,并借鑒外地一些幼兒園做法,采用了日常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清潔口腔、在傳染病高發等特殊時期配板藍根沖劑噴霧以預防疾病的做法。從今年2月17日新學期開學,育才幼兒園第一周噴的是板藍根,第二周、第三周噴的是生理鹽水,第四周噴的是板藍根,第五周噴的是生理鹽水。
針對擔心,黃山市衛生局已召集黃山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疾控中心相關專家集體會商,認為生理鹽水對身體沒有危害,板藍根作為一種非處方中成藥,主要用于病毒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外感疾病,階段性、小劑量噴霧對身體是無害的。
但專家同時指出,小劑量噴霧板藍根對人體雖無副作用,但對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作用也不明顯。鑒于此,黃山市育才幼兒園已全面停止晨檢時的噴霧環節。
本報訊 (記者崔寧寧)昨日,有匿名家長反映稱,福田一家幼兒園長期喂孩子抗病毒的涼茶,家長為此十分擔心孩子的健康。幼兒園方面稱,所謂的“涼茶”其實是板藍根草藥熬制的湯水,為的是在春季預防流感,且劑量小、次數少。
據這位家長稱,這家幼兒園名叫翠海幼兒園,長期給孩子服用涼茶,家長很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幼兒園所在的福田區香蜜湖翠海花園小區,在幼兒園鐵門旁,貼了一張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3月14日發布的《幼兒園兒童服藥注意事項》,寫道“幼兒園不得自煮涼茶等含中藥成分的飲品給幼兒服用”。
翠海幼兒園的保健醫生劉先生說,“家長所說的涼茶,其實就是板藍根水”。據他介紹,板藍根是從中藥店買來的草藥,用大鍋熬制成湯水,然后加些白砂糖進去增加口感,以便孩子服用。
關于給孩子喝藥的目的,劉先生稱,每當春季流感多發、秋冬交際手足口病多發時節,幼兒園會熬制板藍根水給孩子喝以作預防,每個學期喝兩次,周期為間隔的兩周。
“喝不喝全看孩子自愿,喝之前還會通知家長。”劉先生說,每到熬制板藍根水的時候,要先統計人數,每次用150克板藍根草藥,熬制24升水,“幼兒園350多個小朋友,其實算下來每人就一小杯,而且每周最多喝一次”。
翠海幼兒園園長郭女士表示,該幼兒園對幼兒用藥的管理十分嚴格,“包括我們的食譜和喝的湯劑,全都要上傳給福田區婦幼保健院檢查。”郭女士稱。
俗話常講“是藥三分毒”,醫師講,板藍根是一種清熱、解毒、涼血的中草藥,其性偏涼味苦,幼兒如有上火感冒癥狀,適量、適體質服用板藍根水可行,而且副作用不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正處發育早期,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如果長期服用板藍根水,會引導幼兒的體質向寒性發展,因為板藍根性苦寒,長期服用會影響胃的腐熟功能,進而加重胃的消化負擔,影響消化系統。醫師說,如果幼兒要服用,注意適時、適度、適量、適合體質,但不宜過量、過長時間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