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識:夏日飲水要健康
炎炎夏日,氣溫酷熱干燥,容易引起口干舌燥,為此,不少市民朋友都會不同程度地補充水分。但是不少市民會進入一個誤區:等口渴了再喝水,飲品都能夠補水。對此,高級公共營養技師、國家營養師高級考評師張雄疇提醒市民,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因為那說明人體缺水已經較為嚴重了;飲料不但達不到補充水分的目的,反而還會引起脫水。
“人體補充水分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內生水、一日三餐的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分、額外補充的達標的自來水。”張雄疇告訴記者,人體每天需要補充2500毫升的水分,其中約300毫升左右來自內生水,而一日三餐的食物中含有1000毫升,最后1200毫升的缺口則是來自于達標合格的自來水。同時,人體每天在吸收2500毫升水分的同時也在消耗著這2500毫升的水,通過汗液、尿液、糞便等方式排出體外。
“人體跟其他事物一樣,都是一個動態平衡體。只有各方面均衡了,才能得到很好地發展。”張雄疇提醒廣大市民,日常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千萬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意識到要喝水,要養成每天喝水的習慣。為此,他稱:“1200毫升的水分只是達到及格線的高分,每天至少要補充1500毫升的水。”
時下很多年輕人都不愛喝白開水,反而熱衷于一些碳酸飲料、雪糕冰激凌。為此,張雄疇表示:“飲料口感雖佳,但喝飲料不但達不到補充水分的目的,反而會引起脫水。”
據悉,一些飲料諸如碳酸飲料含有咖啡因、糖等成分,不但不易進入人體細胞和組織中,還更容易隨著汗液及人體廢棄物排出體外,因此,喝了它們等于沒喝,反而還會帶來水分的流失,從而造成身體缺水的負擔。不僅如此,張雄疇還告訴記者,碳酸飲料進入胃后,會與胃酸胃酶以及內容物產生生化反應,影響到腎臟功能,從而引發一些健康問題;對于長期飲用碳酸飲料者,會造成脫鈣、骨質疏松;而正處于成長期的少年兒童,則會引起胃口差、牙齒損壞等不良影響。
夏季,許多市民往往熱衷于運動,但運動極易造成汗液的流失,這時候就更需要補充水分了。“劇烈運動后,人體會產生乳酸,有時還會造成一些電解質的紊亂,這時可以適當喝點運動飲料或喝點鹽水,因為這時喝的飲料會溶解掉乳酸,從而補充流失的水分。”而對于一些輕微出汗的人群來說,張雄疇則喝白開水就可以了。
那么,一般情況下,如何判斷人體是否缺水?“其實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尿液,如果尿液的顏色偏黃、色素低的話,那就說明人體應該補水了。”張雄疇提醒市民,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即使是茶水或果汁,雖然也能夠補充一些水分,但是終究達不到補足水分的目的。最后,張雄疇補充道,一些腎臟排水功能較差的病人,或是早起時眼睛發腫,睡前腳腫的人群,要謹慎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