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視力刻不容緩!這個地方的做法線”走進湖北②
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第八采訪團聚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足跡:①武漢市紅領巾學校——②武漢市硚口區水廠幼兒園——③武漢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學——④武漢市青少年視力低下防制(預防控制)中心
“共同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的未來。”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效果顯著,學生視力低下的新增人數越來越少。2014年至2017年,學生標準化視力低下率從50.83%下降到45.45%,小學階段分別下降0.21%、2.45%、3.31%,實現“三連降”。這可是實打實的成效!
防控近視從幼兒到青少年,從日常活動到專業管理,武漢的幼兒園、小學、中學、視防中心可謂是各顯身手,頻出妙招,共創“武漢模式”!快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看。首先,來看↓↓↓
“叔叔阿姨,歡迎你們!”采訪團的記者們一進武漢市硚口區水廠幼兒園,小朋友們就熱情地圍了上來。踢球、平衡訓練、釣魚游戲……小朋友們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幼兒園園長陳峰接受采訪時說到,“我們減少孩子們在室內集中看書等活動,讓孩子們走到戶外,參與陽光運動。孩子們既能在實踐中學到知識,還能眼睛。”
幼兒園還通過家長會、微信群、專家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幼兒早期視力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們在孩子面前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做好表率。一位家長對教育小微說,“通過,我學到了很多護眼知識,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護眼管理。”
不管是學習還是視力,都離不開好習慣。“學生的視力管理我們抓好四個節點,分別是每天、每周、每月、每學期,并在這四個節點中形成‘愛眼四步曲’”,武漢市紅領巾學校校長李艷梅說到。
是哪四步曲呢?教育小微這就告訴你:第一步,每天所有老師要引導學生們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課間遠眺,做好眼保健操;第二步,每周讓學生們完成愛眼作業,評價用眼習慣;第三步,每月讓學生們交流愛眼和愛眼故事;第四步,每學期安排學生們接受兩次視力檢測,辦一期愛眼護眼專刊。日日夜夜的積累,學生就逐漸養成了“愛眼護眼”的好習慣。
“電子屏幕對學生的視力影響很大。”武漢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學校長王洪明介紹說,“一方面,我們嚴格控制電子白板使用時間,學校老師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的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另一方面,我們嚴控學生使用手機,學生實在需要用手機,要由家長書面申請,然后學校和家長共同監管學生使用。”
此外,學校加強與武漢市視防中心聯系,請專家來定期檢查監測,平時通過班級自測,及時掌握學生近視率動態情況,對視力急劇下滑的學生進行重點防控。“我們還嚴格控制課桌與黑板的距離,第一排的課桌與黑板的距離必須超過兩米,每個月調整一次學生座位,每個班還配置了一些綠色植物,用于學生緩解視力疲勞。”副校長熊國超說到。
武漢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負責人鄭衛國表示,通過10多年來的不斷努力,武漢市構建了學校、家庭、武漢市視防中心“三方共管”協同推進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的工作網絡。武漢市視防中心會根據每年監測結果督促學校、家庭及時改善影響學生視力健康的不良。
視防中心還通過多種服務活動,與學校、家庭共同督促孩子養成正確的視覺行為習慣。“9月初,我們視防中心開展了‘五個一’活動。”視防中心主任楊莉華介紹,“這‘五個一’的活動包括:一堂視力健康課、一份開學禮物、一封家長信、一張責任單、一份健康家庭作業。我們在視力健康課上給孩子們普及愛眼護眼知識,給全市11萬余小學一年級新生發放握筆器,幫助孩子們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通過家長信、責任單、健康家庭作業,鼓勵家長們參與到愛眼行動中。”
看完了教育小微的分享,是不是覺得“武漢模式”不僅給力,還深入。如何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校長、老師、學生、家長、專家有什么?跟著教育小微一起聽聽他們怎么說↓↓↓
“手機是導致學生視力下降的突出因素,我們學校是不主張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但這不可能完全杜絕,還是會有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帶手機上學。對此,學校統一制作了手機存放柜放在每個教室的后面,同時每個班還選派一位管理員,學生進班后就上級統一管理,放學后再還給學生;我們學校還通過《告家長書》和家長會,告訴家長們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努力幫助學生戒掉手機‘依賴癥’。”
“在防控學生近視的工作上,首先我們的常規工作做得比較精細,有每日的行為引導,每周的愛眼作業,每月的班級護眼工作評比,每學期的全校護眼工作評估會。其次,我們抓得很實在,我們學校的視力是由視防中心的專業人員負責的,對于家長來說,學校對孩子視力的情況有數據支撐,具備力。因此,家長也愿意配合我們的防控工作。”
“我以前就有近視,現在隨著年齡增大,眼睛也有了老花。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我就經常拿自己舉例。我對孩子們說,一定要好自己的視力,不然以后就會像我一樣,既近視又老花,不管是講課還是做其它事情都特別不方便。平時我還和學生們一起辦黑板報,將正確的坐姿、握筆方法等愛眼護眼小知識寫進去,讓學生們時不時看看,逐漸在日常的一舉一動中起到效果。”
“我們在防控近視的課程設置上,每學期至少六個課時,由專職健康教師授課。課程內容上,一、二年級學生主要是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學會做眼保健操、了解基本的用眼衛生知識;三、四年級學生主要是了解影響近視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用眼時間、睡眠、營養、戶外運動等,養成科學用眼習慣;五、六年級學生主要是了解視力健康的概念,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養。”
“平時很少接觸電子產品,有時候老師安排周末辦才用手機查詢一些資料。電子產品的使用,對我的視力沒啥影響。此外,我覺得用眼習慣很重要,如果用眼習慣不好,其它方面做再多的努力也改變不了近視。我平時比較注重科學用眼,寫作業時調節好合適的燈光,保持好正確的坐姿,對視力還是有不錯的保障。”
“我是班級的視保員,平常主要是做眼保健操的時候在上領操,下課的時候提醒同學們遠眺。我很喜歡當視保員,會對自己要求更高,也可以幫助同學們眼睛。此外,我們學校還有各種護眼游戲,食堂還有護眼食譜,我相信以后我們學校近視的人會越來越少的。”
“女兒之前有些近視,而且度數變化還很快。在2014年一個公益活動上,我和女兒通過武漢市視防中心的專家了解到寫作業時的燈光調節、座椅高度、坐姿、拿筆姿勢等愛眼護眼知識。在專家的指導下,女兒不斷調整生活習慣,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減少到十分鐘,減少對眼睛的刺激。每周我會陪女兒打一次3小時的乒乓球,鍛煉她眼睛的追視。現在女兒近視度數的增長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為家長我很注重控制兒子玩電子游戲的時間,周六、周日可以玩,但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其它時間他很少接觸電子產品。剛開始控制時間的時候,他還比較抵觸。我們以身作則,除了工作需要,基本不在他面前使用手機。孩子是需要陪伴的,我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把他的注意力轉移過來。”
“防控青少年兒童近視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我們應對兒童青少年近視,從一開始的‘治病’模式轉變到了對、行為、生理等因素的綜合干預模式。現在我們著重研究的是怎樣從影響視力的因素上進行提前控制,對有利因素進行推動,對不利因素尚未發生作用前進行檢測預警。還有一個明顯的情況,同樣的課業負擔,不同的用眼習慣也會對眼睛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就要求學校在提升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的同時,還要與家庭共同努力,促使兒童青少年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
“一些人覺得,視力到了很不好的時候,再去治療或者做手術也沒什么問題。如果孩子從小發生近視,到了18歲變成高度近視,會對孩子一生都有影響。作為家長,要從小關注孩子的眼睛發育狀態,加強孩子的運動鍛煉,減少近距離高強度的用眼,定期做視力檢查,如果發現哪些指標不正常,提前進行控制,就可以及早起到預防效果。”
一采訪,教育小微看到了太多可愛的孩子,他們不僅熱愛學習、熱愛生活,也懂得愛護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