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秋季護理小常識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早晚多變,天氣也變得干燥起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征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少吃“上火”食物: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給孩子多喝水:秋高氣爽,孩子應該多喝白開水,如果孩子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防止幼兒出鼻血等癥狀。在幼兒園里時,老師也會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白金瓜、梨、橙子等。
冷水鍛煉: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孩子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后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洗手、洗臉以提高孩子對冷的適應能力。
寶寶的皮膚:在冬天來臨之前寶貝的皮膚可能會出現干裂的情況,皮膚、嘴巴等等都需要滋潤才不至于干裂。媽媽在給孩子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孩子的嘴唇容易干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孩子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潤唇膏。
營養調理:多給孩子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等,也應增加。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您也可以咨詢我們園所的老師,幼兒園午餐的食譜是根據兒童成長階段需求制定的,可以供您參考。
生活習慣1.飲食習慣。飲食要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2.遵守時間習慣。要有生活規律,在的時間里就餐、睡覺、休息、學習和游戲活動等。3.生活自理習慣。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讓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諸如:自己吃飯、擦臉洗臉、穿脫鞋襪、系鞋帶、穿服、洗碗、掃地等。4.睡眠習慣。要培養幼兒養成獨自、按時睡覺起床、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等。
衛生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孩子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要知道勤洗手、勤洗澡,不僅能清潔身體,衛生,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健康。
鍛煉身體每天可以安排半小時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鍛煉,散步、慢跑、玩滑板車、騎自行車、跳繩、拍皮球、跳羊角球等都可以。在運動過程中,孩子們大量的消耗了體力,胃口大開,吃得多,睡得也好,長得也就快了。而長期窩在溫暖室內的孩子,食欲不好,沒有血氣,得病的幾率也就相對會變高。
穿衣保暖:季節過渡,孩子穿衣也要有過渡,許多家長在天氣剛剛轉涼時就給孩子套上了厚厚的衣服,衣服加得過急,寶寶會捂出汗,出汗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更換衣物,等到汗被皮膚吸干,孩子更加容易感冒,而且還可能引發“捂熱癥”。俗話說“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
:增加衣物要循序漸進,擋風的衛衣與穿脫靈活的防風外套,是這個時候不錯的選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標簽:中班幼兒秋季保健常識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