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保健常識
高品質的生活,一口好牙是保障。牙齒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看看我們身邊,很多小孩一口黑牙,跟小豆豆似的,說話漏風,家長沒少擔心。可能是因為全世界牙齒方面有很多項目都不入保,沒法報銷,得自己花錢,所以很多朋友都沒有口腔檢查、看牙醫的意識。牙齒該如何呢?下面就聽聽萊蕪牙博士口腔專家的分享,家長在也不用擔心孩子牙齒問題了,寶媽寶爸必收藏!
當過媽媽的寶媽媽們,你們可知道什么是乳牙、什么是恒牙???很多家長,小孩都十多歲了,竟然搞不清楚乳牙、恒牙的區別。在此普及下:
人的一生中就只有兩幅牙齒,乳牙和恒牙。小孩子6歲之前只有乳牙,沒有恒牙的。乳牙一般半歲開始萌出,兩到三歲開始萌完,總共20顆乳牙。(詳見下圖)
小孩子到了6歲就開始換牙了,有的是6歲半左右開始換牙(都是正常的),一直到12歲換牙結束。這個換出來的牙齒叫做恒牙,人一輩子就這一幅牙齒了,就不能再換了。恒牙有28或是32顆,在6歲左右開始萌出,到12歲左右全部萌出(不包括4顆智齒,也就是全部恒牙28顆)。(見下圖)
簡單來說,乳牙是第一批長出來的牙齒,最后都要脫落的。恒牙是人的第二幅牙齒,掉了就很麻煩了,只能裝種“假的”了。
誤區:有些家長認為:乳牙不好沒關系啊,乳牙總是要脫落的,反正第二幅牙齒(恒牙)遲早要長出來的啊???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乳牙不好問題是相當的大,首先:乳牙全部換完要到12歲,12歲之前是孩子生長發育非常關鍵的時期,牙齒不好對吃東西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再有,乳牙有問題了一定要盡早治療。
六齡齒就是第一顆萌出的恒牙,通俗點說就是我們咀嚼食物的大牙。同時它也是口腔中咀嚼效能最強的一顆牙齒,這一顆牙齒可以承擔百分之六十幾的咀嚼壓力,常重要的,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見下圖:六齡牙)
窩溝齲主要是指磨牙齲壞,就是大家說的蟲牙。磨牙因為起咀嚼功能,表面凹凸不平、包包洼洼的,有很多窩、溝,大牙表面不平,經常會有食物殘渣遺留,而且大牙在口腔最里面,不太容易清洗,就會導致大牙齲壞,形成牙洞,然后牙洞越來越大。
(1)、做窩溝封閉。原理就是在大牙的窩溝處涂上一層劑,有的窩溝太深的變淺,同時也了牙釉質不被齲壞。(見下圖)
條件允許的情況,6-8歲做比較合適,主要針對六齡齒,即剛剛萌出的恒牙。窩溝封閉主要是小孩子做的多,成年人很少做。做一顆牙價格在50-100元左右。
乳恒牙的替換遵循一定的時間和規律,有些乳牙由于各種原因(疾病、外傷),未到正常替換時間而過早脫落。打個比方,正常的情況是6歲開始換牙,有些小朋友牙的乳牙提前一年掉了,就稱之為乳牙早失。
(1)、缺的那顆牙齒兩邊的鄰牙因為“依靠”,很容易發生移位、傾斜,后面萌出來的牙齒沒了,就導致了歪牙、牙齒擁擠等。
(2)、牙齒瘋長。由于沒有阻力了,還沒到長的時候就長出來了,導致瘋長,同時還會導致牙根發育不好。就像早熟一樣,還沒到長的時候長出來了,牙根沒發育好。
乳牙早失應該及時到醫院做間隙保持器,一般牙齒脫落兩周后做,避免兩邊的鄰牙移位。
現在一提到齲齒,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吃糖導致的,其實不盡然。事實上吃糖并不是導致牙齒齲壞的真正原因,只要在吃完后及時漱口,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就沒有多大問題。
(1)、牙齒發育尚未完全;(2)、表層鈣化不足;(3)、耐酸性差。第二點是很難早晚刷牙來徹底清除菌斑以及食物殘渣,還有一點是忽視看恒磨牙的萌出,將它誤認為是乳牙而沒有及時治療齲齒,因此跟孩子在引導溝通時常重要的。
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吃糖,結果孩子偷偷的吃,有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讓小孩吃,因為是偷偷的吃,吃完也沒漱口,往往這樣最容易導致牙齒齲壞。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牙齒健康的標準是: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功能牙(即能夠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動的牙)。建立這一標準的目的是:通過延長牙齒的壽命來人的長壽和提高生命質量。
國內調查,55~64歲的老年人,有36%的人臼齒(即大牙)全部脫落。65-75歲的老年人,有56%的人臼齒全部掉完。牙齒過早脫落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影響消化功能,說話發音會受到不良影響,容貌也會顯得蒼老,對人的心理會產生負面影響。
在美國,一個小孩從兩歲開始就會有牙科檔案,定期去口腔檢查,有問題了馬上治療,現在美國人70歲了全口沒有一顆壞牙,給幸福晚年提供了保障。他們有這個意識,把看牙科的費用80%花在了預防上。
看看我們身邊,都在抱怨矯正牙齒太貴太丑太費時間、做根管治療太疼、種植牙貴的無法接受、該死的醫生把我的牙齒拔掉了換成了假牙……這又怪得了誰呢?只能怪我們牙科保健意識太差,牙齒要從娃娃時期抓起。各位家長,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寶寶可以達到8020標準,請務必做好以上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