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新知:兒童口腔健康小常識
從早期開始進行口腔護理,對兒童建立一生的習慣很重要。理想的情況是每餐飯后刷牙,但這也許不現實。除非牙醫有其它,一般來說,每天早晚刷牙兩次,也就可以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了。
美國牙科學會(ADA),一旦兩牙有接觸,就應該開始使用牙線或牙間清潔工具。不過,關于學齡前兒童是否要使用牙線,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見。你可以咨詢牙醫你的孩子是否必須用牙線。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的牙齒上發現白色或的斑塊,這是牙齒表面的一層細菌薄膜,當含糖或粘性食物時,該菌膜會擴大,其中的一些細菌會產生牙釉質的酸,最終導致蛀牙。
父母們往往重視孩子吃含糖零食的量,而不夠重視吃零食的頻率,事實上,只有減少含糖食物的頻率才能對孩子的口腔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父母為孩子選擇零食時,應該考慮如下要素:一、甜食在孩子口內停留的時間長短;二、一天內甜食的次數;三、甜食的質地(如粘牙的或耐嚼的)。
糖為細菌產酸提供了基礎,而產酸最終導致牙齒齲壞。孩子越頻繁地吃甜食,細菌用來產生有害性酸的原料供應就會越多;某些種類的甜食較其它種類危害更大,如膠糖或口嚼糖,它們粘附在牙面的時間較長,為細菌產出性酸提供了更多原料。
父母不應讓孩子太經常地吃零食。吃零食時,應該選擇健康的零食,而不是粘牙的食物。如果父母們做不到在孩子吃完糖后為他們刷牙,最少應該讓孩子用清水漱口。
氟對預防齲齒非常重要。據報道,居住在飲用水天然含氟地區的人們患齲齒的人數遠少于供應飲水不含氟的地區。
嬰兒配方奶粉、牙科用品(如牙膏、漱口水)、瓶裝水、過濾水以及井水中均可發現不同含量的氟,氟也可能加在社區供應水中。攝入過多的氟可能會發生慢性氟中毒,導致恒牙變色。父母可以向牙醫或內科醫生咨詢孩子應攝入的氟的量。
讓孩子含著盛有牛奶或果汁的奶瓶睡覺會增加患齲的風險。據美國國家牙齒和顱面研究所(NIDCR)報道,與水之外的任何液體長時間接觸均可能導致嬰兒奶瓶齲(亦稱為“兒童早期齲”)。兒童躺著使用奶瓶也更容易導致耳部感染。因此,不要讓孩子在睡覺時間含著奶瓶。父母們會注意到,大多數7、8個月的嬰兒夜間不會再醒,所以,也不需要在夜里喂食了。
長期使用安撫奶嘴會對牙齒排列尤其有害。因此,應避免過長時間使用安撫奶嘴。(6-12個月的寶寶應該逐漸減少或停止使用安撫奶嘴。)
科學研究的進展、牙科護理的更新以及父母們知識的增長均有助于國民整體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了口腔和身體的健康,父母、牙醫以及從事口腔健康護理的專業人員應該,教育學前兒童養成健康的口腔習慣,這常有價值的事情。
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和作者共同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媽咪知道微信賬號:momknows——育兒問題在線免費咨詢,最新鮮熱辣的母嬰資訊與你共分享
媽咪知道Q群:198066128——與眾多辣媽分享交流育兒經驗,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