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婦如廁猝死 醫生提醒:中老年人注意春季保健
閩南網3月15日訊 昨天上午8時許,57歲的蘇阿姨送完孫子上幼兒園,在泉州鯉城區學府的公廁里方便,之后被人發現倒地不醒。120趕到后,人已經沒有生命跡象。警方判定其為意外猝死,悲痛中的兒子兒媳對判定結果表示認同,并透露母親生前患有嚴重的高血壓。
發現蘇阿姨的是公廁旁一個菜攤的老板。“我一見地上躺著人,嚇得趕緊跑出去。”菜攤老板說,她喊來平常打掃公廁的董阿姨。董阿姨見蘇阿姨臉朝下趴在地上,一腳還搭在廁所蹲位的臺階上,褲子沒有穿好,她趕緊報警。
120急救車趕到,確認蘇阿姨已經死亡。“我跟她是老鄉,都是安溪人,她今年57歲了。”董阿姨介紹,猝死的蘇阿姨平常帶孫子上幼兒園后,在公廁附近一帶活動,常跟她聊天打發時間,到放學的點就接孫子回家。
董阿姨說,蘇阿姨生前比較胖,150cm左右的身高,體重有130多斤,平常跳廣場舞時,動作也不太靈活,彎腰比較困難。
蘇阿姨有沒有可能是意外猝死?為何會出現意外?記者采訪了泉州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王耀國。
王耀國介紹,在中老年人猝死的原因中,80%是心源性猝死,蘇阿姨可能如廁時排便不暢,用勁過度增加心臟負擔,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猝死。
心源性猝死中,80%是冠心病導致,其他的還有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炎等。另外20%的猝死原因,是腦出血、腦梗塞、急性肺動脈栓塞、重癥胰腺炎和哮喘發作等。
高血壓是誘發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此外,還有吸煙、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患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從事劇烈體力活動、用力排便、過度疲勞、緊張、失眠、血壓血糖沒有得到良好控制、過度悲傷、大量吸煙和飲酒過度,都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猝死。
王耀國介紹,最近早晚溫差較大,是猝死事件的高發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應引起重視。從性別上來看,男性的猝死率高于女性。
寒冷是導致猝死的一個重要因素,夜間和凌晨是猝死的高發時段。因為寒冷容易導致血壓波動劇烈,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急性發作。如果再加上受涼、疲勞、興奮等因素影響,中老年人極易在夜間發病,如果不及時醫治,就可能引發猝死。
預防中老年人猝死,首先要加強日常的保健與治療。慢性病患者一定要經常檢查血糖、血脂等指標,不能隨意停藥或增減藥量,要定期到醫院接受復查。
其次,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飲食清淡,不要讓體重過快增加;保持適當運動,冬季不要過早外出晨練,最好的鍛煉時間應在上午陽光溫暖的時刻,避免溫度劇烈波動;晚餐不宜過飽,洗澡時要注意安全,最好有人在旁陪同,水溫切忌過高,因為過燙的水會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到皮膚,導致心臟缺血缺氧。(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