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滿意是我最大的欣慰”
“趙大姐!趙大姐!醒醒!快醒醒!”
6月15日中午,龍潭街道夕照寺西里小巷里,傳來急促的呼喚聲。一位遛彎的居民忽然暈倒在地,正在巡視的小巷管家梁萍趕緊跑過去,邊喊邊讓旁邊的人打120。趙大姐一點動靜沒有,梁萍又趕忙跑到她家去找人,可家人都不在。
趙大姐不幸猝死,圍觀的人都嚇跑了,梁萍也嚇得心突突跳。可她不能跑,聯系家人、介紹病人情況、協助處理善后事宜,她忙前跑后了一個多小時。警察、120、家屬、居民都夸梁萍臨危不亂,而且熟悉每一位居民的情況,關鍵時刻管事。
“我要是能多學點急救知識,在這個節骨眼上,就能幫到趙大姐。”梁萍卻深深自責。
梁萍,2018年度龍潭街道的金牌小巷管家、北京榜樣,對自己要求一直很高。
2017年4月,東城區龍潭街道公開招募小巷管家,參與街巷治理和環境建設。這在全國都是第一家。社區里的熱心人梁萍主動報名,成為第一批“小巷管家”。
“我退休后在社區里工作了9年,負責民政工作,對居民比較熟悉,干這個有優勢!”梁萍說,而且梁萍是黨員,“工作上雖然退休了,但黨員的身份伴隨我一輩子,不能因為退休就碌碌無為,在我還有能力、有精力的時候,就要為社區為居民做點什么。”
梁萍這么說,也這么做。
她個子不高,說話干脆利落,精氣神十足。夕照寺西里主線長155米,寬10米,每天,她都穿著藍色的制服、斜挎著背包,早中晚在小巷里至少要巡視三次。
她的背包里都是寶貝:衛生紙、塑料袋、手電、鏟子、抹布、速效救心丸、手繪小巷地圖,看到地上有垃圾,她彎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發現亂貼的小廣告,隨時清理;垃圾桶外觀臟了,掏出抹布隨時擦。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上報街巷長。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她也會記下來,反映給街道。
冬天的時候,每天抬頭看誰家陽臺上有易燃物;夏天,每天低頭就怕哪個雨箅子堵了。在梁萍的精心呵護下,兩年多來,夕照寺西里主線整治后的環境不但沒有反彈,管理得還越來越精細、環境越來越好。
梁萍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
“一開始我只是和冰冷的花箱、垃圾箱、寵物糞便取紙箱、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打交道,現在居民都很認可我,有什么話都跟我說。給閨女兒子找對象,老頭老太太找老伴;咨詢計劃生育、房屋的政策;老人們腿腳不方便,去居委會吃力,有什么事兒讓我代步。”梁萍說。
一次,梁萍的工作服洗了沒干,就穿著便裝巡視。結果居民跟她說,“你還是穿上制服吧!好認!一看見那身藍,我們就像有了主心骨,心里踏實!”
去年,梁萍牽頭,和三個小巷管家一起組建了“家門同心”小巷管家團,他們有很多計劃:在居民、鄰里之間結對子,互相照顧;組織社區的孩子開展志愿服務……
當選“金牌小巷管家”“北京榜樣”以后,梁萍要參加的活動越來越多:接待外地參觀考察團介紹小巷管家工作經驗,去外地宣傳介紹小巷管家志愿服務經驗,去學校給孩子們講志愿服務……
很少有人知道,65歲的梁萍現在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92歲高齡的老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5點就要起來收拾清洗;老伴身體不好,她承擔著更多的家務;她不參加同學聚會不外出旅游,只為騰出更多時間做好小巷管家工作。
“我要做政府發現問題的眼睛,聆聽居民心聲的耳朵,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幫居民解決問題。居民高興了,滿意了,是我最大的欣慰。”梁萍說。(記者 于麗爽)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