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開公益沙龍傳授幼兒保健操
寶寶呱呱墜地,怎樣養育可愁壞了新手媽媽。7月1日,在市區東湖花園,一場針對0~3個月嬰幼兒健康發育的公益沙龍活動,吸引了不少媽媽帶著小寶寶前來參與。我市一名熱心醫生栗剛是此次公益活動的發起人。他在10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一套幼兒保健操。舉辦活動,目的是推廣幼兒保健操這種非藥物的方法,讓家長能在家庭中,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發育。
當天,東湖花園小區內一個房間鋪上了軟墊,一群家長帶著寶寶前來取經。栗剛根據寶寶們的不同狀態,給他們做了簡易被動操、翻身訓練操、語言認知操等。他一邊詳細示范,一邊為媽媽們動作要領。媽媽們認真聽著,紛紛用手機拍攝下動作技巧。
栗剛動作嫻熟地抱起一個在哭鬧的小寶寶,輕拍她的后背,用溫柔的眼神和話語跟寶寶交流,很快,寶寶就停止了哭鬧。接著,他讓寶寶俯臥在一個直徑約為65厘米的大球上,示范起了大球感統操。栗剛輕輕用膝蓋帶動大球彈動,讓寶寶隨著大球輕緩彈動。“這樣能促進寶寶頭部控制和肩部控制。如果寶寶頭部控制較好后,還可邊彈動大球,邊向左向右傾斜。”隨后,他讓寶寶仰臥在大球上,上下彈動大球,又讓嬰兒側臥在大球上,的腿屈曲90°,結合大球節律,輕拍寶寶臀部或背部。整個過程,看起來就像跟寶寶在做游戲一般。
栗剛說,大球感統操能提高寶寶的綜合運動能力,提高睡眠質量,輔助消化吸收,增強體質。俯臥位支撐可有效改善頭部控制和肩部控制,促進翻身和坐位平衡。同時還能預防注意力障礙、感覺統合失調、運動發育遲緩等。
小魚的寶寶兩個半月大,看著寶寶老實地任由醫生擺弄,還不哭不鬧,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小魚感覺到幼兒保健操真不錯。小魚說,平時寶寶哭鬧時,身體上的肌肉都繃得緊緊的,她和家人總是不知所措,就抱起寶寶不停地走來走去,有時候很長時間都沒能讓寶寶情緒緩和身體放松下來。小魚說,幫寶寶做保健操,不僅能幫助寶寶放松情緒,還能促進寶寶身體發育,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親子互動。“學了這個操,以后會常給寶寶做。”
活動中,資深執業中醫師栗剛一副超級奶爸的模樣,寶寶只要到了他手中,很快變得愉悅。
栗剛從2003年開始在我市從事中醫養生康復工作,接觸過許多家長和孩子。他發現,不少家長帶孩子來看診時,孩子的癥狀只是出現了肢體肌張力增高、運動發育落后等輕度異常,這些癥狀在家庭中就能得到改善,到醫院做治療并不合適。一方面,家長在醫院看到的多是發育異常的孩子,這會給家長帶來比較重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家長也擔心醫院內有病菌,不利于孩子成長發育。
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促成了栗剛運用自己的醫療知識,幫助家長用游戲方式,通過簡單操作促進孩子健康發育的想法。在康復治療的道上,栗剛臨床摸索了10多年,通過與患兒及家屬的交流,研究出了一套針對0~3個月幼兒的保健操,他希望教給家長們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家長給孩子做保健操動作,不比專業醫護人員做的效果差,在家庭里,孩子比較不,情緒也比較放松,效果更好。”
有的家長從書本網絡中自學相關的幼兒保健操。不過,給孩子做保健操可得注意要領。網上和一些書本不少針對幼兒的保健操,動作的專業化程度太高,家長很難正確操作。栗剛曾經就接觸過一位家長,一邊上網看一邊為孩子實操,結果家長在給孩子活動手腕時,由于幅度過大,第一天孩子的腕部就腫大了,出現了損傷。
“接下來會繼續組織開展公益活動,讓家長能學到更多家庭康復早教的方法和技巧。”栗剛說。
上肢:寶貝平躺,面朝上,媽媽雙手拇指撐開寶貝拇指,稍拉緊寶貝雙手,使寶貝雙手掌相對,相向運動雙上肢,使雙上肢伸展、合攏。反復進行5~10次。雙上肢交替上舉放下運動,5~10次。熟練后可在運動末端輕輕抖動幾下,以增加本體感覺輸入。
下肢:寶貝平躺,面朝上,媽媽雙手握寶貝雙側膝部,交替踩單車樣運動10~20次。熟練后可快慢不一,配合音樂節拍效果更好。爸爸媽媽邊做邊唱是最好的家庭早教。
作用:調節肌張力,提高運動機能,促進腦發育,開發智力,預防發育遲緩;增進親子關系,提高情商;訓練音樂節拍,形成身體律動,多感官促進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