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高希希的“創作經”:養心養目 目擊道存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題:導演高希希的“創作經”:養心養目 目擊道存
作者 王笈 徐銀 康玉湛
拍攝過歷史風云、金戈鐵馬、社會問題、家長里短等多種題材電視劇的著名導演高希希,因優質高產頗受觀眾喜愛,曾憑借作品《新上海灘》《三國》《紙醉金迷》等多次入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與白玉蘭獎頗為有緣的他,今年首次“執掌”該獎項電視劇單元的評選工作,“白玉蘭獎評選的標準一直都在提高和改進,它的公平性,以及題材的豐富性,讓我對這個獎項深懷敬畏。”

今年,共有10部作品獲得了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的提名。其中,年度“爆款”《都挺好》以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等8項提名實力領跑,高話題度作品《大江大河》以7項提名緊隨其后。聚焦時代、社會和人際關系的現實題材作品于本屆上海電視節集中發力。
什么樣的電視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品?如何在這些入圍作品中“優中選優”?高希希有一本自己的“創作經”。
在他看來,優秀作品必須養心又養目,目擊而道存。一是要有昂揚向上的主題;二是要有完整精彩的故事;三是要有一群有價值、有性格的人物存在于劇中。“不管哪一類電視劇,反映的都是人和時代的故事,需要創作者用心面對,拍出故事里的精彩、內涵和溫度,與觀眾建立起很好的溝通。”

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高希希多次提到導演的責任意識。為何都市職場劇表現的職場“不真實”?為何年輕演員無法獲得觀眾的滿意?對于這些行業亂象,高希希的觀點是:這是導演的問題,不應由演員“背鍋”。
高希希指出,作為二度創作的首要表現者,導演應對觀眾負責,直面不同人文環境下不同的話題和細節。“拍攝歷史劇時,我對我的創作團隊只強調一個詞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