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代表柯建華:別讓老年人被保健品套
3月9日下午,浙江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繼續審議全國常委會工作報告。梁臻 胡元勇 攝
“你看過今年央視春晚小品《‘兒子’來了》嗎?”見到全國代表、溫州市鹿城區松臺街道桂柑社區黨委柯建華時,她和記者聊起了一個小品故事,里面的一幕幕情節讓她似曾相識。辦“健康”、請“名醫義診”、電話營銷打“親情牌”,最終讓老年人陷入到保健品的“套”中,“保健品市場的虛假宣傳、欺詐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
工作報告提出: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還強調要“用監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對此柯建華代表打心里贊同。她所在的社區常住人口1.3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2700多人,在社區工作中,她發現不少老年人都有購買保健品的習慣,“老人對身體健康的愿望更為強烈,這樣的心理需求卻給提供了可趁之機,他們通過虛假宣傳,夸大保健品功效,有些低價保健品,經過商家包裝可以賣到上千元甚至上萬元。”
在當地調研中,柯建華代表了解到,自2017年以來,鹿城區市場監管局對保健品虛假宣傳開展專項整治,通過設置群眾舉報勵,延伸監督觸角等方式,對轄區內100多家涉嫌保健品欺詐與虛假宣營戶進行“清零”整治,立案查處了一批案件。
如何從根源上鏟除保健品領域的虛假宣傳、欺詐營銷現象?柯建華代表在深入調研中發現,保健品市場監管還存在不少的難點,比如相關法律法規還相對滯后,違法成本較低。“目前針對保健品欺詐案件的定性和處罰大部分還僅局限于行政處罰,與商家年銷售額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相比,處罰力度較小,因此為牟取暴利,不惜鋌而走險。”
柯建華代表認為,對那些虛假宣傳、欺詐銷售保健品的行為一定要重拳出擊,加強保健品領域的監管,才會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首先要從完善法律法規上著手,在虛假宣傳與欺詐銷售保健品的案件中,采用欺詐、方式,將價值低的保健品故意高價銷售,金額巨大的,應當加大處罰力度。對于保健品生產經營中,存在標識不符合、違規擅自擴大適宜人群范圍等行為,也應當盡快從法律法規層面明確相應的處罰,讓執法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柯建華代表還,地區之間、部門之間要加強協作配合,織密打擊網絡,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嚴格落實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社會宣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治理,多管齊下,讓保健品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