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病理切緣陽性的因素
一年一度的CUDA年會是泌尿外科醫生探討學習、共同進步的盛會,2018CUDA年會期間,CCMTV臨床頻道邀請醫院泌尿外科教授做客《名家視角》,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病理切緣陽性的因素是什么?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療是否有新進展?——看
以往研究認為多個因素與切緣陽性相關,例如PSA、Gleason評分、臨床分期等。醫院泌尿外科剛完成一項回顧性研究,與這些結論并不一致。根據此項研究結果,主要有2個相關因素:穿刺陽性針數百分比,腫瘤負荷越大,切緣陽性風險越高;核磁的PI-RADS評分,影像上更加明顯的腫瘤,尤其若異常信號位于前列腺尖部,更易切緣陽性。原因與前列腺癌根治改變有關,越來越多局部進展及晚期接受手術,切緣陽性風險會相應增加。
切緣陽性并不,一方面術前意識到會切緣陽性,可通過內分泌治療及新輔助化療使腫瘤降期、縮小,從而改善切緣。另一方面術后確實切緣陽性的,首選放療,在此基礎上聯合內分泌治療對患者也有改善。
以往對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束手無策,2004年起多西他賽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2011年的阿比特龍,隨后的恩雜魯胺,Sipuleucel-T等,在歐美正式獲批用于CRPC治療,但中國目前正式批準的只有多西他賽和阿比特龍。
其它CRPC治療進展包括與DNA修復損傷相關的奧拉帕尼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期待陽性結果。多西他賽聯合鉑類化療也是進展之一,John Hopkins相關人員在研究雙極雄激素治療,在病人中有一定效果。基因檢測方面沒有大規模臨床研究,僅少量個案報道。
AUA和EAU年會過后,最大的感觸是精準。首先是影像的精準診斷,以往主要靠腫瘤標記物、穿刺的基礎上治療,多參數核磁的出現對有臨床意義的、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診斷率較高。雖不能代替穿刺,但以核磁為基礎的靶向穿刺可以提高穿刺陽性率,提升低危前列腺癌診斷,且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了一些以核磁影響為基礎,針對前列腺癌局部病灶的治療。
此外,PSA標記的PET-CT近些年很受關注,相信會得到更好的推廣。精準還體現在基因檢測上,對預后有了更好的判斷。對晚期前列腺癌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取得了一些新進展,包括奧拉帕尼試驗等。精準醫學方面,前列腺癌無疑走在了大部分腫瘤前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標簽:前列腺癌早期能治愈嗎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