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分為4種類型療效判定不能單純依賴檢查
前列腺炎是以排尿異常及慢性盆腔疼痛為主,或伴有夫妻生活功能障礙、神經癥狀的一類綜合征,好發于青壯年。據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研究提示,前列腺炎分為4種類型,分別命名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其中,Ⅲ型前列腺炎又分為Ⅲa、Ⅲb兩種。因此,前列腺炎實際上共有5種臨床類型。
雖然在臨床上把前列腺炎分為4種類型,不同的前列腺炎類型其病因可能不一,但也有可能是多種病因累積作用的結果。因此,在病因上很難按照這種分型將其截然分開。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列腺炎的病因。
前列腺液白細胞增多即認為病情加重,部分患者乃至醫生在認知上有此情況,認為前列腺液白細胞的多少是判斷病情輕重及療效好壞的指標之一。誠然,前列腺液白細胞增多有的是病情加重,但有的則是腺管內原有膿細胞排泄增加所致,不能一概認為都是病情加重,而且前列腺液白細胞數量與臨床癥狀并不直接相關。
臨床上如果僅憑前列腺液白細胞的多少來判斷病情輕重及療效好壞,容易增加患者的思想負擔,影響醫生對治療方法的選擇,甚至會輕易改變原本有效的治療方案。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療中,應該確立以臨床癥狀改善為主的療效判定原則,可以采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癥狀評分作為客觀評定癥狀變化的標準。
此外還要注意,加強健康教育,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癥狀明顯,病程較長,反復發作,治療效果差,使病人處于焦慮狀態,對治療的信心,另有部分病人存在錯誤認識,認為慢性前列腺炎也會影響夫妻生活功能,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壓力,使其夫妻生活功能障礙更加明顯,造成病人生活質量較差。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指前列腺慢染或炎癥為主的病變,主要病因病理為感染或慢性充血導致的炎癥,臨床表現以尿刺激癥狀(尿頻,尿急等)和(或)疼痛癥狀(以會陰部為中心的疼痛或不適等)為主,發病年齡一般為性活躍期的中青年為主。
部分非正規醫生的鑒別診斷思局限,容易誤診誤治,臨床常有膀胱癌和直腸癌誤診為前列腺炎的病例,由于膀胱癌可能出現尿刺激癥狀,但占位病變不明顯時,常易誤診為前列腺炎;直腸腫瘤前列腺也可出現類似前列腺炎癥狀的病例。
因此大家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并注意與以下疾病鑒別:間質性膀胱炎、直腸炎、膀胱頸纖維化、尿道狹窄、膀胱結核、前列腺癌、表淺性膀胱腫瘤、腰椎疾病、內收肌腱炎,甚至直腸癌等。應做相關檢查,以免誤診誤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