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患前列腺炎 20萬治出抑郁癥(圖)
“尿頻、尿急、尿不盡……慢性前列腺炎,請用×××……”這樣的廣告語,讓部分男士聽了很恐慌。30歲的陳某就覺得身體各種表現都符合前列腺炎癥狀,頻繁就醫花了20萬元還不見好。日前,陳某來到大坪醫院泌尿外科就診,醫生診斷發現他身體并沒有明顯問題,反而心理有了抑郁傾向。
大坪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李彥鋒提醒,部分患者偶爾出現輕微尿頻等類似慢性前列腺炎的表現,其實屬正常現象,不需要過度治療。
家住渝中區的陳某,在一家裝飾公司擔任設計總監。大約一年前,陳某覺得患了前列腺炎,因為他某段時間出現的尿頻、尿痛、下腹墜脹等不適癥狀都符合電視廣告、微信朋友圈或網絡自測的慢性前列腺炎。
“遭,炎癥拖下去容易癌變,還影響今后生育!”還未成家的陳某很心焦,通過朋友介紹來到某私人診所就醫,診所醫生檢查后說,陳某的問題很嚴重,于是輸液、打針、吃藥、射頻、尿道灌藥……種種方法都用盡了,前后花了近20萬元。但效果非但不理想,還出現了性功能障礙,使他和女朋友關系緊張。最近,陳某再次發現自己起夜次數多,被女朋友押著來到大坪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大坪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克勤詢問后判斷,一直困擾陳某的“尿多、尿頻、尿不盡”其實并不嚴重,即使是有輕微慢性前列腺炎的癥狀,也無需特別治療。
然而,陳某認為自己要治療。不過,張克勤表示,陳某最需要的不是吃藥而是心理疏導,因為他已有抑郁傾向。
大坪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李彥鋒稱,他們科室每年6萬的門診者中,20%~40%都是來看慢性前列腺炎。“約3成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心理問題,多表現為抑郁傾向!”李彥鋒表示,一聽到“炎癥”,不少市民便有些恐慌,認為炎癥就會感染致癌。其實約90%的前列腺炎非感染所致,其實就是前列腺和后尿道局部充血、腫脹,出現炎性反應,如果沒有任何癥狀,對身體影響并不大,因此無需治療。
“男士對前列腺的過度關注,導致出現一點點癥狀就想到前列腺炎。”李彥鋒認為,前列腺可能受到飲食習慣、性生活狀態的影響出現某些癥狀。前列腺炎多集中在20歲~50歲之間的中青年男性,發病機理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久坐、憋尿、飲酒、辛辣飲食等確實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問題發生。比如,有的男性因為當天多喝了水,去廁所次數稍微多一些,就認為是尿頻。其實,臨床診斷尿頻的依據是“夜尿大于2次,24小時尿多于8次”。
此外,男性偶爾出現尿頻、排尿分叉或小腹輕微疼痛等癥狀,可能是某段時間酗酒、嗜食辛辣食品或過度性活動引起的短暫性癥狀,只要注意控制好飲食、生活習慣及心理,癥狀大多都會自然緩解或痊愈,并不需要特別治療。當然,如果持續存在上述癥狀,則需要求助醫生。
“雖說絕大多數慢性前列腺炎不算大病,但若有了比較明顯的癥狀還是要治療。”李彥鋒說,如果患者有尿頻、尿急、排尿不盡感、夜尿次數增多,會陰部、下腹部墜脹不適、疼痛,生殖器、腹溝股、尿道等部位疼痛甚至勃起功能減退、早泄等明確的前列腺炎相關癥狀,就需要到正規醫院診斷和治療。
李彥鋒表示,對患者來說,首先是緩解其焦慮情緒,該病不會導致嚴重后果,更不會導致癌癥。其次,在采取臨床相關藥物治療的同時,可配合前列腺按摩、會陰部或下腹部不適區域的熱敷或坐浴等輔助治療。第三,患者應戒酒、戒辣,避免久坐、憋尿,注意保暖,加強健身體育鍛煉等。
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寒。局部保暖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前列腺痛及不適癥狀。
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飲食須清淡,盡量避免過于辛辣的食物,避免飲酒。
杜絕不潔性關系,保持會陰部清潔。男性伸縮性大、分泌汗液較多,加之通風差,局部細菌常會乘虛而入致尿道炎,進而演變為前列腺炎。
性生活注意規律。每周一兩次有規律的性生活可緩解前列腺疾患,同時應避免過度和頻繁,經常進行健身體育鍛煉。
別誤信或。男性須定期進行前列腺相關體檢,避免偏信廣告和,導致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