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對前列腺癌發病率和預后的影響 166萬大數據分析
前列腺癌(PCa)是美國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7年,大約有164,690名美國男性被診斷患有前列腺癌,29,430人將死于這種疾病。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為9.92/10萬,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6位,不斷有增長的趨勢。
二甲雙胍是一類口服雙胍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在結腸癌、胰腺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種實體腫瘤和激素腫瘤中均顯示出抗腫瘤作用。二甲雙胍通過激活AMPK通和有絲基因表達,以腫瘤細胞增殖。然而,二甲雙胍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仍存在爭議。部分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降低前列腺癌發病率,改善前列腺癌預后;其他研究則報道了不同的結果。因此,研究人員系統性回顧了多項研究,以評估二甲雙胍在前列腺癌中的發病率和預后價值。該薈萃分析于近期發表在Sci Rep上(最新影響因子:4.1)。
研究人員使用關鍵詞“二甲雙胍”和“前列腺癌”,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數據庫(從建站起至2018年5月23日)進行了系統檢索。納入結果包括發病率,總率(OS),PCa性率(CSS)和無復發率(RFS),使用Review Manager 5.3軟件以95%置信區間(95%CI)的風險比進行評估。最終,納入30項隊列研究,共計1,660,795例患者(圖1)。
然而,二甲雙胍的使用并沒有降低PCa的發病率(HR=0.86, 95% CI:0.55-1.34, P=0.51)(圖5)。綜上,二甲雙胍治療能顯著改善PCa患者的OS、CSS和RFS,但與前列腺癌發病率無相關性。
近年來,二甲雙胍在前列腺癌發病和預后方面的研究爭議不斷。越來越多的試驗表明,二甲雙胍在前列腺癌治療中擁有自身優勢。在本薈萃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二甲雙胍的PCa患者與未使用二甲雙胍的PCa患者相比,OS、CSS和RFS方面有顯著優勢,這一結果與此前的薈萃分析相似。
PCa的發生和預后在不同種族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據Siegel等報道,PCa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非裔美國人群中普遍最高,而亞裔人群PCa發病率最低。然而,與其它地區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亞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PCa風險顯著更高。
綜上所述,該薈萃分析表明二甲雙胍在改善PCa預后方面具有優勢,但其本身與PCa發病率之間沒有關聯。此外,二甲雙胍對接受根治性放療的PCa患者OS,CSS和RFS的影響更為顯著。這些研究為前列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將來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探討PCa與二甲雙胍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