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篩查對總死亡率沒有改變?國人要不要做
核心提示:我國前列腺癌發病和死亡率,兼具發達與不發達國家的特點,用以提高率、降低死亡率的篩查該如何進行,成為近年來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我國前列腺癌發病和死亡率,兼具發達與不發達國家的特點,用以提高率、降低死亡率的篩查該如何進行,成為近年來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前列腺癌發病和死亡率地區差異顯著。發達國家前列腺癌發病率高,但死亡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我國前列腺癌發病較歐美國家低,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改變也呈現了明顯上升趨勢,尤其在中、大城市是男性發病前10位的癌種,死亡率較歐美高。
前列腺癌死亡率與發病率的比值(MR:IR)可以更好地反應前列腺癌率。上海、等大城市的MR:IR較港臺地區高,提示國內前列腺癌的狀況不佳;中國農村MR:IR高達63%,更是發達國家的數倍。
這種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的糖蛋白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組織和中,在正血清含量極微,當前列腺腺管結構遭到良、惡性腫瘤或炎癥,血清PSA含量會升高。在被研究者發現后的1987年,PSA被FDA批準為前列腺監測指標;1991年時,PSA首次被可用于前列腺癌篩查。
50歲以上或45歲以上伴家族史;美國黑人<45歲;預期壽命均需10-15年。
50歲以上伴下尿癥狀;有前列腺家族史提前至45歲;直腸指檢或影像學異常。
美國在20世界90年代初開始行PSA篩查,研究也表明,PSA篩查顯著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但隨后的研究對這一既定認知提出質疑。
ERSPC是包括8個歐洲國家在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發表在NEJM和Lancet,比較篩查組和非篩查組人群,結論認為:隨著時間延長(9年、11年、13年),PSA篩查能夠顯著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可使死亡率下降21%(0.39 vs0.5/1000人年),但總死亡率無差別(18.2 vs 18.5/1000人年)。
隨后,PLCO研究也認為PSA篩查并不能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這項PLCO研究發表于NEJM,是1993年至2001年美國境內10家機構參與的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有組織的篩查和機會篩查。經過15年隨訪,結果顯示,干預組前列腺癌死亡率與對照組前列腺癌死亡率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
這些研究的發布,一片嘩然。PSA之父Richard J.Abln發文稱PSA篩查成為“公共衛生災難”。
。2)如果患者主動提及,應確保與患者進行清楚的交流,以便使患者能提出明確選擇。
。4)接受或繼續PSA篩查的決定應反映患者對篩查利弊的理解,以及基于此的選擇。
自2012年美國預防工作服務組發布推薦聲明以來,手術量減少了22.6%,中位PSA增加了5-6,1年生化復發率(BCR率)增加了6.2%-17.5%。2012年后疾病更具性,BCR增加3倍、淋巴結轉移增加4倍。停止篩查的現實并不樂觀。
由于PSA篩查尚未普及,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確診時以晚期病例居多,約40%-50%都是晚期,適合根治性治療的早期病例較少。相對歐美地區,中國PSA篩查的普及率不是太過了,而是遠遠不足。通過普及PSA篩查能夠有效提高前列腺癌檢出率,發現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顯著降低晚期前列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2017中國《前列腺癌篩查專家共識》提出,血清PSA檢測可以有效篩選出大量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總體率最有效的手段。這是基于國人對篩查認知度的情況下給出的。
PSA篩查并不能完全解釋全球不同國家與地區前列腺癌發生率存在的差異,因此,近年來家對PSA篩查只是更趨于慎重,強調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也在尋找更加的腫瘤標志物。
注:本文整理自8月24日“第二屆天津泌尿腫瘤高峰論壇”中,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天津市抗癌協會泌尿系統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徐勇教授的。
身體總有點病痛,又不想跑醫院?體檢報告出了,數據看不懂?把問題發給我們的萬名醫生吧!微信掃一掃或搜索號“39健康網”并關注,隨時隨地專家答疑!
近年來,前列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成為僅次于膀胱癌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但老百姓對這個疾病卻存在很多誤區,甚至有不少男性從未接受過前列腺的相關檢查,而“憋尿易致前列腺癌”一說也在坊間廣為流傳,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劉春曉教授表示該說法沒道理。[詳細]
聲明:39健康網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
- 標簽:前列腺癌是死不了人的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