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和腎陰虛怎么分?春天如何補陽氣?
腎是身體重要器官,腎擔負著繁衍生命、傳接代的重大職責,可以說地位是很超然的。但是,腎陰虛和腎陽虛,你分得清嗎?
腎是身體重要器官,腎擔負著繁衍生命、傳接代的重大職責,可以說地位是很超然的。但是,腎陰虛和腎陽虛,你分得清嗎?
中醫(yī)認為“陽虛生外寒”,因此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怕冷,常常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手腳冰涼、不振、容易疲勞、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
解決方案:補陽益腎。多吃核桃,同時有針對性地運用可補陽的藥材來燉湯,例如巴戟天燉豬尾巴湯,再加上一些枸杞子、山萸肉、桂圓肉、大棗等,美味而滋補。
我們將腎陰虛的人群叫“燥熱一族”,他們在腎虛的同時還有熱的征象。中醫(yī)理論有“陰虛生內(nèi)熱”之說,腎陰虛容易出現(xiàn)五心煩熱(即兩個手心、兩個腳心以及胸口感覺煩熱)、口干舌燥、小便黃、大便干、狀態(tài)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睡覺時容易出汗等癥狀。
解決方案:滋陰補腎。可以多吃黑木耳、蓮子、桂圓肉、桑椹子、枸杞子等陰液的食物,也可以多喝豆?jié){。盡早調(diào)補人體的、氣血、臟腑功能,及時糾正腎虛正是預防耳聾、骨質(zhì)疏松等老年疾病的關鍵所在。
“陽虛則外寒”,正如所說,人體陽氣衰微,氣血不足,衛(wèi)陽不固,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人就特別容易怕冷。手腳總是冰涼,多與腎有關。
咸味和腎的關系十分密切的,中醫(yī)理論有“咸味入腎”的說法。無緣無故感覺口咸,多為腎虛所致。口咸以脾虛濕盛,腎虛火旺為多。除了口咸外,往往還伴有咽干口燥、頭昏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癥狀。
心理學家曾對不同情緒時的身體反應做過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羞恥感主要調(diào)動的是面部肌肉,討厭情緒的產(chǎn)生主要集中在胃部和喉部,而恐懼感所涉及的部位很多,最主要集中在外陰的。
中醫(yī)的觀點,“腎主恐”,恐懼是腎虛的表現(xiàn),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有恐懼的感覺,往往說明有腎虛的問題。
腎主骨,骨靠腎精,腎好骨才好。齒為骨之余,骨頭的好壞直接影響牙齒的好壞。所以腎虛則骨失所養(yǎng),牙齒就會不堅固,容易松動。
一般來講,人口中的唾液是適中的,既不覺得口中干燥,也不覺得口水過多。如果腎陰虛,腎中的陰液分泌不足,唾液就會變少;如果腎陽虛,腎中的陰液分泌過多,唾液就會變多。所以,無論是唾液過多,還是唾液過少,都說明可能有腎虛的問題。
韭菜富含糖類、蛋白質(zhì)、視黃醇、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鈣、鉀等營養(yǎng)成分,且有調(diào)味和殺菌作用。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陽、促進升效。中醫(yī)認為,韭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與豬肉、豬腰炒食都是營養(yǎng)膳食的選擇。
芹菜富含視黃醇以及鉀、鈉、鈣、磷等成分。與粳米煮粥,有“伏熱、利小便”的作用,另外,芹菜配百合清炒清淡開胃。
含有鈣、鎂、維生素C、維生素A、視黃醇、鉀、磷、鈉、硒。菠菜味甘性涼,有養(yǎng)血通便之功效。菠菜可以煮湯或烹制菠菜肝片等菜肴,均為春季佳肴。
富含維生素A、鉀、鈣等營養(yǎng)成分。蔥白味辛性溫,能通陽解毒,對春天的風寒感冒作用極佳,且有助于通便、消瘡腫。煲湯時加小蔥營養(yǎng)功效更佳。
富含視黃醇、磷、鉀等營養(yǎng)成分。味甘性寒,可清熱。綠豆芽可炒食,亦可榨汁服用。
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視黃醇、磷、鉀等。竹筍味甘性寒,有舒解郁滯和消痰的功效。竹筍與大米同煮粥是春季清淡佳肴。
富含視黃醇、維生素C、維生素A、鉀、磷、鎂等。香菜味辛性溫,可以發(fā)汗,助消化。春季感冒無汗或停食,可以用熱餅裹香菜輔助治療。
含有視黃醇、磷、鉀等成分。黃豆芽味甘性寒,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黃豆芽可與肉類共同炒食。
薺菜富含蛋白質(zhì)和10多種氨基酸,還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薺菜味甘性平,能調(diào)和脾胃,且有明目的功效。用薺菜煮粥營養(yǎng)豐富,味道甘美。
含視黃醇、維生素C、維生素A、鈣、鉀、磷等。香椿味辛、苦,性溫。能祛風散寒、止痛消炎。多吃香椿對春季風寒感冒、風濕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腸炎等病的治療有益。香椿可以煮粥,可以與魚清蒸,也可以做成香椿燉羊肉、香椿燉豬肉等菜肴。
原標題:腰酸、上火、手腳冰涼腎陽虛和腎陰虛怎么分?春天如何補陽氣?
- 標簽:陽虛一般多久能補過來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