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預防及防治
腰椎間盤突出作為一種常見的脊柱疾病,一直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治療十分棘手。小編綜合多篇經典文獻進行整理,而成此篇,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作詳細而全面的解析,好文共欣賞!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尤其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年齡增長、勞損或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馬尾等遭受化學刺激或物,進而表現出腰骶部酸痛、下肢疼痛、,甚至大小便失禁、雙下肢不全性癱瘓等一系列神經癥狀。
本病是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癥已被國內外學者認為與95%的坐骨神經痛和50%的腰腿痛有著密切的關系,并可引起繼發性腰椎管狹窄。全世界每年罹患者數以百萬計,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社會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腰椎可以進行的活動有前后方向的前屈、后伸;左右方向的側屈,水平面上的旋轉;三者之間的作用綜合形成環轉運動。在上述運動中以前屈運動最為頻繁。腰椎的活動范圍在脊柱中比頸椎小一些,比胸椎的活動范圍要大的多。這些運動的順利實現都有賴于椎間盤、椎體、小關節、韌帶、肌肉的健康狀態、任何組織的病變都可能影響到腰椎正常活能、使某一方向的活動范圍受限。
腰椎前屈的運動就是人們常說的“彎腰”,腰椎活動自如的人在伸膝的情況下彎腰可以用手觸到腳面。腰椎在后方的后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等的下,一般只能前屈45°左右,約為整個彎腰活動的1/3-1/4。后伸范圍略小,約為30°。
以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發病率,男性約3.1%,女性約1.3%,國內外報道的男女發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來說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與男性從事的勞動強度大有關系。另外發病患者中以從事勞動強度較大職業的工人多見,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在長期久坐、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群中開始激增,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中老年人由于年齡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老化、退化),是容易受到腰椎間盤突出癥困擾的人群,國外學者研究發現55-64歲年齡段的男性中,大約9.6%的人曾經發生過坐骨神經痛。臨床上也有遇到年齡在16歲以下的幼年患者和70歲以上高齡老年患者,其中高齡老年患者多以陳舊性病變多見,且多伴有腰椎管狹窄癥。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都有腰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確的扭傷或外傷后出現,但有的病人卻無明顯的誘發因素。腰痛的范圍比較廣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時重時輕的鈍痛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樣銳痛,平臥時疼痛可以減輕,久坐或彎腰活動時疼痛加重,疼痛可使腰部活動受限。
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發生前出現也可在腰痛發生后或同時出現。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側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疼痛。為了減輕疼痛,患者往往采取屈腰、屈髖、屈膝、脊柱側彎的性姿勢。放射痛一般發生在一側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側,少數中央型突出患者可出現雙側下肢放射痛,一般一側輕,一側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突出物及其代謝產物對神經根的刺激。
下肢的發作一般在疼痛減輕以后或相伴出現,其機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機械性神經根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或是感覺減輕退區域與受累的神經根相對應,下肢的感覺異常主要是發涼、患肢溫度降低,尤以腳趾末端最為明顯。這是由于椎盤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縮的緣故。
突出的椎間盤神經根很嚴重時可產生神經而致肌肉力量減弱甚至癱瘓,這多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所致,表現為伸踇力或屈踇力下降,重者表現為足下垂。
患者行走時,隨著行走距離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癥狀,在休息一段時間以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離又出現相同的癥狀。這是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后繼發的產生腰椎狹窄所致。
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若突出物較大或椎管骨質行狹窄,可馬尾神經,出現會陰部、刺痛、排尿排便無力,女性可有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
保守療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法,對于中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效果明顯,包括牽引、理療等都手段都是對癥有效的手段。
約90%的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但手術是最后一道防線,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慎重的對待與選擇手術。
3. 突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根性疼痛劇烈無法緩解,并持續加劇著;各原因的椎管狹窄;
4. 椎間盤突出合并神經根功能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即大小便失禁,有下肢癱瘓風險的。
多食高蛋白、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如瘦肉、蛋類、豆制品、水果、蔬菜等,以充分的營養供給,提供機體耐受手術的能力。
術后一周,切口愈合良好,病情允許佩戴腰圍下地活動,可踢腿,屈膝屈髖,下蹲,腰部左右搖擺等聯系。
1、五點式 仰臥,兩下肢伸直,兩腳后跟、兩肘幾頭后部著地,盡力挺胸3-5秒,重復10次。
2、半橋式 仰臥,兩腿彎曲90°,兩上肢自然放松伸直,然后將髖、背抬起5-10秒,重復10次。
4、下蹲式 站立,兩上肢自然放松或兩手抱住頭后部,然后下蹲3-5秒,再站立,重復5次。
平時注意生活習慣,避免重體力勞動和不良姿勢可以有效避免復發,再就是加強功能鍛煉,用強有力的腰背肌、腹肌以維持腰椎的穩定性,使腰椎保持良好的平衡穩定,受到外源性損傷時可有效腰椎,增加腰椎對外源性損傷的抵抗能力;可有效防止復發。
- 標簽:陽萎的最快的治療方法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