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療補陰陽兩虛
【原料】淡菜60克,干墨魚100克,薏苡仁30克,拘杞15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將墨魚浸軟,洗凈,連其內殼切成4~5段:淡菜浸軟后,洗凈;豬瘦肉亦洗凈切塊。把三者一齊入沙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文火煮3小時,最后調味即可。
【做法】老鴨剁塊,焯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將浸泡好的沙參,入凈布包起,放入沙鍋內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做法】先將山藥切成小片,與蓮子、沙參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內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陰陽,火與血氣。古時候中醫診斷所用的陰、陽、虛、實等名詞,用在描述人體的整體狀態時,就是對人體能源調度的描述。例如“陰”代表儲存的能源,“陽”代表日常生產的血氣能量,“陽虛”就代表日常生產的能源不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血氣不足,“陰虛”則說明儲存的能源正在透支。“陰陽兩虛”則說明日常生產和儲存的能源都快用完了,也就是“血氣”和“火”都快用完了。
陰陽兩虛癥狀: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涼、遺精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遲。手汗腳汗嚴重,心悸氣短、腰膝酸軟、頭暈貪眠,冬天手腳冰涼,夏天很怕熱,手汗腳汗嚴重。
有滋陰養胃、生津潤燥的作用。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銀耳多糖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為民間最常用的清補食品,尤其是對肺陰虛和胃陰虛者,最為適宜。
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海參補腎精,益髓”。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宜常食之。
有滋陰益壽之功,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或是肺陰虛的結核病盜汗、虛勞咳嗽,糖尿病的陰虛消渴等,食之更佳。
有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后陰傷者最宜。《本草通玄》:“熟者滋五臟之陰”。《重慶堂隨筆》:“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陰虛成因多由熱病之后、或雜病日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暗耗而成陰液虧少,機體失去濡潤物質所致。同時由于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一派虛熱干燥不潤、虛火躁擾不寧的證候。
陰虛可與氣虛、血虛、陽虛、陽亢、精虧、津液虧虛以及燥邪等證候同時長期存在,或互為,表現為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陰虛證候,進而可發展成亡陰、動風等病理變化。
干辣椒、辣椒粉、胡椒、芥末等干制辣味食品,中醫上屬于大熱之品,而且普通的烹調方式改變不了他們的特性,所以陰虛的人要少吃。而鮮辣椒、蔥、姜、蒜等新鮮的辣味食品,加工熟以后辣味會減輕或者消失,即使生吃一點影響也不大,所以吃辣吃鮮不吃干。
辣味食品經過烹飪,尤其是加熱,一部分的辣味會隨著烹飪消失,所以愛吃辣的陰虛人,吃辣要吃熟不吃生。
羊肉、牛肉、狗肉等肉類都是熱性的,再加上辣椒,陰虛的人吃了就是火上澆油,愛吃辣火鍋的老人可以采取中和的辦法:不涮肉,用魚來代替,并且多放些青菜。
魚、青菜和其他海鮮多是利陰的,可以沖淡辣椒對陰氣的。鍋底里不要放人參之類大補藥材,這些藥材也是大熱之性,對有些人是補,但是對陰虛的人來說沒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