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有什么癥狀?吃什么藥好?
腎臟看起來就像一對豎立的蠶豆,左右相對,位于腰部,俗稱“腰子”。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腎臟具有排泄、內(nèi)分泌功能,除了通過形成尿液人體廢物、回收人體有益的電解質(zhì)如鈉離子等,還能分泌重要的腎素、促紅細胞素、活性維生素D3。
中醫(yī)則賦予了腎臟更多的功能,認為腎臟藏精、主一身、主水液代謝、主納氣,稱腎為“先天之本”。腎氣分,腎陰和腎陽能資助、促進、協(xié)調(diào)臟腑之,故腎又稱為“五臟之本”。
第三,久病傷腎;腎主管一身,以維持機體動態(tài)平衡。皆賴腎精濡養(yǎng),同時五臟之病病久必累及腎臟。《景岳全書》云:“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第四,房勞過度;縱欲容易傷腎陽,過度勞累,容易耗傷了人體內(nèi)腎中的精、神、氣、血。
腎病主要分為腎陰虛證、腎陽虛證、腎氣不固證、腎精不足證、腎不納氣證等。 腎陽虛證是指,腎陽虧虛,溫煦失職,氣化失權(quán)所表現(xiàn)的一類虛寒證候。腎陽虛則之陽皆虛,生理功能相對減弱,代謝機能相對減弱,產(chǎn)熱減少。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靈樞•百病始生篇》中有記載,腎陽不足即生寒,所以腎陽虛的人會怕寒畏冷、四肢發(fā)涼。
腎陽虛證臨床表現(xiàn)為:腰膝痠冷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面色㿠白,或黧黑無澤,萎靡,活力不足,易疲勞;須發(fā)易脫落,早白;小便頻數(shù),尿后余瀝,夜尿多;或男子陽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宮寒不孕,或性欲減退;或大便久瀉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瀉;或(腰以下更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滿,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尺部尤甚等。
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注意不可急于求成,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欲速則不達,特別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往往會身體,這里強調(diào)的是慢慢調(diào)理常用補陽藥如鹿茸、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蓯蓉、菟絲子、沙苑子、補骨脂、杜仲、續(xù)斷、淫羊藿、鹿角膠、仙茅等為主組成方劑。常配伍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等。治療腎陽虛證,代表方如腎氣丸、右歸丸、四神丸、五子衍丸等
腎氣丸功效為補腎助陽。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疼腿軟,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小便不利,小便頻數(shù),入夜尤甚,陽痿早泄,水腫,舌淡而胖,脈象虛弱,尺部沉細等。腎氣丸的特點:少量補陽藥配伍大量滋陰藥,意在“陰中求陽”,微微生火,少火生氣。主要用于溫補腎氣。腎氣丸增加牛膝和車前子兩味藥則成為大家熟悉的金匱腎氣丸,主治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于腎陽虧虛的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右歸丸功效為溫補腎陽,填精止遺。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腰膝酸軟,怯寒畏冷,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溏薄,尿頻而清,舌淡苔白,脈沉而遲。右歸丸為張介賓創(chuàng)制的溫補腎陽明方,系由腎氣丸加減而成。本方特點為補陽藥與補陰藥同用,體現(xiàn)“陰中求陽”的治療原則;本方純補無瀉,藥效專注于溫補。
四神丸功效為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主治脾腎陽虛之腎瀉證。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腹疼喜溫,面黃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四神丸由《本事方》的二神丸和五味子散組合而成。汪昂《醫(yī)方集解》中記載“臨睡時淡鹽湯或白開水送下”,“若平旦服之,至夜藥力已盡,不能敵一夜之陰寒故也。”故本方臨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五子衍丸功效為補腎益精。主治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泄、腰痛、尿后余瀝。
五子衍丸素有“古今種子第一方”之稱,被譽為“補陽方藥之祖”,有“五子(五子衍丸)壯陽、六味(六味地黃丸)滋陰”之說。本方特點為補中寓瀉,補而不膩。諸藥相配成方,共奏補腎益精之功。本方在服用時,宜用淡鹽水送服。
- 標簽:腎陽虛吃什么藥
- 編輯:王麗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