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上漲倍 價格蹦高游資二輪爆炒
中藥協會數據曝出中藥材從去年開始價格普遍翻倍,有的甚至高達倍;但令人吃驚的是,藥農卻只有微利可賺。游資炒作、囤貨不僅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對中醫藥形成極大的沖擊。
最近有市民發現,治療感冒如果選用中藥,原本幾服只需要總共幾十元的中草藥,現在卻需要100多元。中藥似乎成為經濟條件好、保健意識強的有錢人的“貴族藥”了。
家住市東城區的方先生為了戒煙和強身健體,需要常年煎服中藥。日前,他像往常一樣到離家不遠的公立醫院開兩個星期的中藥,總共三服飲片,竟然花費1000多元,而同樣的配方,在2009年時只要不到300元。記者看到,方先生的藥方中包括薄荷、白人參、甘草、柴胡、魚腥草等十余味中藥,但其中并沒有品種十分稀缺的昂貴中草藥。
區中醫醫院院長徐希勝告訴記者,盡管中藥的價格是從去年開始上漲的,但很多藥材在最近幾個月價格接連翻倍,部分中藥出現漲價幾十倍的情況。朝陽區一家社區醫院的中醫田大夫稱,來社區醫院看病的多是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過去開一服緩解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的中藥大約需要50元,現在即使患者再三要求開便宜藥,也很難把藥方中的藥品總價控制在100元以內。
盡管行業競爭激烈,但眾多零售藥店也在中藥這場漲價風暴中未能幸免,紛紛提價。西城區某藥店的藥劑師杜女士說:“現在中草藥進貨價就很高,我們不能賠錢做買賣,大部分只能加成10%左右銷售,可還是有很多已經進到店里的顧客覺得藥太貴,轉身離開。”
安國中藥材市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近期這里中藥材的漲幅十分驚人。記者昨日向部分商戶咨詢發現,過去每公斤100多元的三七今年價格在300多元,太子參的價格比2008年時每公斤20多元上漲了10倍。黨參、黃芪、當歸、茯苓等價格也都大幅上揚。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網站發布的信息一直是中草藥市場的晴雨表,5月17日,該網站發布了《2011年5月市場價格同去年同期比較監測報告》,報告顯示,在所監測的包括中藥材常用的大品種在內的537個藥材品種中,與去年同期價格相比,升價品種371個,占總量約69%。
漲幅在21%-50%的藥材品種數量最多,數量為147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40%;漲幅在51%-100%的藥材品種數量為85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23%;漲幅在5%-20%的藥材品種數量為81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22%;漲幅在101%-180%的藥材品種數量為31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8%;漲幅在5%以下的藥材品種數量為11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3%;漲幅在181%-300%的藥材品種數量為8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2%;漲幅超過300%的藥材品種數量為8個,占總升價品種數量的2%左右。其中,漲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太子參、白前和土龍骨,漲幅均超過了400%。
事實上,根據中國中藥協會的監測數據,2010年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中就已經有84%漲價,平均漲幅為109%,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多達96個。三七、桔梗等常用品種漲幅超過500%,太子參漲幅甚至達900%。據商務部本月11日預報,隨著中藥材廠家和企業采購旺季的到來,中藥材市場需求量還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