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白領會染上情緒性失眠
第一次接受重大任務,緊張焦慮失眠;忙得不可開交,亢奮過度失眠;和領導發生矛盾,心情低落失眠,近七成滬上年輕白領染上“情緒性失眠”。睡眠研究專家表示,年輕人失眠90%以上皆因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引發。
3月20日是世界睡眠日,剛剛公布的2006年包括上海在內的六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現狀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失眠患病率為57%,約50%的失眠癥患者伴有各種精神疾病。其中,工作壓力較大的年輕白領患上“情緒性失眠”的幾率最高。
日前,市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心理咨詢門診主任陳志清副主任醫師表示,年輕人失眠90%以上皆是由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而引發的。據不完全調查顯示,失眠者大都有類似的特點:性格敏感、多疑、猶豫不決、完美主義、愛擔心、易焦慮等。
大多數白領的失眠癥最初都是由于常常加班形成的,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壓力往往使他們需要熬夜、甚至通宵工作。久而久之,生物鐘就隨著晚睡的習慣改變了,到了想睡覺的時候也開始難以成眠,從而產生對睡眠的緊張心理。
另外,由生活中的偶發事件引起的情緒急躁、焦慮、郁悶等,也容易造成短期的失眠。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會出現頭疼、頭暈、記憶力衰退、食欲不振等現象。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害,最終引發高血壓、潰瘍病等嚴重的健康問題。
心理醫生建議,切忌躺在床上思考事情,最好將臥房單純化,不要在臥房做太多其他的事情。另外,別把能否睡著太當回事。睡眠也是人身體的自然反應,困了就想睡覺,不要人為地去控制它,應該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不去刻意地控制情緒和思維時,也許反倒能自然而然地入睡。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