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大棗存儲元氣
現在很多品在宣傳時都會說,這個可以大補元氣,那個也可以大補元氣。而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樊正倫教授則認為,元氣并不可以補。
元氣,又稱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它的功能一是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二是推動和調控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元氣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氣充足則身體,元氣受損則會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樊正倫教授說,所謂“元氣”,來源于先天,受之于父母。這個元氣在后天要不斷補充,不補充七天就餓死了,元氣耗盡人就走了。元氣是定數,就像煤氣罐里的煤氣,有的裝得很滿,有的是半罐,有的是多半罐。元氣決定著生命的全部,也可以理解為,元氣充足免疫力就強,從而能戰勝疾病。
元氣對于生命如此重要,那怎么才能保護我們的元氣呢?中醫學認為,除了疾病以外,一些不的生活習慣,如縱欲過度、酗酒、飲食不規律、睡眠過晚等,都會耗傷我們的元氣。因此,為了保護元氣,我們除了積極的預防和治療疾病外,還應戒除一些不的生活習慣。那元氣到底能不能補呢?樊正倫教授認為,壽命就像煤氣罐上的火門,只要把火門調整好,哪怕父母給你半罐,也能用出一個整罐的效果。但如果你平時不珍惜,24小時都“開”著,即使一個整罐,元氣也會很快耗盡。中醫講治病救不命,元氣耗盡時天天吃人參也救不了。因此,人的“元氣”不能補,只能養好,用好。如果元氣可補,古代的皇帝都不會死了。但也有中醫專家認為,元氣可以補。他們認為,元氣雖然是由來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氣所化生,但是后天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氣可以對它進行補充和培養,中藥人參的第一條功效就是“大補元氣”。雖說兩派的意見大相徑庭,但中醫專家都認可的是,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合理的食用些補脾益腎的食物,如山藥、大棗、蜂蜜、扁豆、黑芝麻、核桃肉、芡實等,即使不能補充元氣,至少也有助于元氣的固存,減少元氣的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