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上綜藝節目并非“不務正業”
最近,綜藝節目里的運動員面孔又多起來了。《吐槽大會3》邀請了乒乓球健將張繼科擔任主咖,退役乒乓冠軍王楠也作為嘉賓助陣。將于周六晚在湖南衛視的《我家那閨女》,也有兩位運動員嘉賓傅園慧、何雯娜。而剛過去的跨年晚會上,也有速滑奧運冠軍武大靖、世界冠軍范可新和女足門將趙麗娜。
隨著近年來綜藝節目類型的不斷豐富,過去運動競技場上才能見到的運動員,頻頻出現在了綜藝節目中。進軍娛樂圈,也成為一些退役運動員未來發展的選項。難道今后的體育明星不僅要能拿金牌,還要玩得轉綜藝?
毋庸置疑,運動員當然可以上綜藝節目。與其說是運動員主動熒屏,不如說是在大的時代,被自然地推到了熒屏面前。不像娛樂明星有專業的幕后推手,體育明星更多是“自然粉”,他們在競技場上的拼搏和榮耀征服了喜愛他們的觀眾。在“流量擔當”的綜藝需求下,邀請這些體育明星順理成章。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體育文化方式。其實,“鐵榔頭”郎平一代的女排無疑也是明星,只是當時的商業味道不濃,沒有進行娛樂化的開發而已。事實上,相比一些靠話題熱度上位的娛樂明星,體育冠軍身上的正能量,才是優質偶像具備的元素,更有資格在綜藝舞臺秀一把。
雖然沒上過綜藝節目,但有天然綜藝感的傅園慧一夜走紅。這是綜藝的強項,通過節目,體育明星與觀眾在互動中加強認識,讓更多的體育魅力被人所知,許多過去的小眾運動項目逐漸發展為大眾運動,推動了整個體育產業的繁榮。
堪稱體育界“流量小生”的張繼科,不僅拿下“大滿貫”的優秀成績,更是擁有比肩明星的超高人氣。節目中,他就對瘋狂應援幽默回應:“希望大家以后好好看比賽,好好加油就行,不用把命給我,我擔當不起,謝謝!”張繼科還談論了自己的“勝敗觀”:“中國乒乓球隊的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且我們已經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小成功都算失敗了。”這樣的展示通過大眾,對增進對競技體育的理解大有裨益。
運動員上綜藝節目在國外也不是稀罕事。韓國的樸智星、柳賢振、金妍兒等體育冠軍,同樣是韓國綜藝節目的常客,他們不僅獲得了度,同時還成為國家體育發展的代言人。
運動員上綜藝節目并非“不務正業”,觀眾完全可以抱著的胸懷去接納。孫楊加盟了綜藝節目《奔跑吧》《真正男子漢》等,讓人感受到他可愛的性格,了游泳項目的魅力,同時他始終繃著競技這根弦,在2018雅加達亞運會獲得4金,拿到個人項目所有金牌。
當然,體育明星不一定非要上綜藝,具體情況因人而異。更何況上綜藝節目并非成為體育明星的必要條件,那些專注自己運動項目的體育明星數不勝數。術業有專攻,綜藝舞臺并非適合所有運動員,有的甚至會起到反作用。相比上綜藝,體育項目才是立身之本的主業。每位試圖嘗試的運動員,事先都要對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等做好評估,謹防“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就像實力派演員不希望被稱為娛樂明星一樣,毫無原則地,會主業留給觀眾的印象。現役運動員,出入熒屏擔負的職責是體育文化,需要把握好度,萬不能陷入娛樂的泥淖之中,畢竟體育明星的前面是“體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