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撞”上端午,吃粽就能“高中”?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楊璞 記者 蔡蘊琦)又是一年高考時,巧的是今年的高考與端午配上了對!備考大軍中流傳著“高考吃粽,一定高中”的助考“寶典”。但是,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孫剛提醒,粽子如果吃錯了反而影響脾胃等健康,影響正常發揮。
孫剛介紹,粽子的主料糯米是營養豐富的食材,中醫認為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等功效。但是食用不宜過多,也不宜吃涼粽。糯米食品冷了以后,淀粉分子會增大,導致難以消化,讓人容易感覺腹脹。吃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這樣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入,促進粽子的消化。
粽子不要一次吃得太多,也不要空腹吃。因為糯米黏度高,不易消化,夜間人體消化功能減退,所以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此外,肉粽和豬油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者不宜多吃。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也要少吃。含糖量比較高的紅棗粽、豆沙粽等,糖尿病患者最好敬而遠之。
考生飲食避開這4個誤區
誤區1:為了增加花樣和營養改變孩子飲食習慣。這樣可能讓孩子腸道不耐受,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過敏。因此,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
誤區2:服用營養品來增加營養。濫用保健品可能會導致不吸收、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傷害肝腎功能,考生不宜盲目服用。
誤區3:怕熱貪涼。很多考生喜歡吃冷飲、涼拌菜、冰鎮的西瓜等食物,但這樣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進出空調房間,切忌不宜貪涼,可能會導致空調病,出現鼻塞、頭昏、乏力等癥狀。
誤區4:食物只重視營養忽略了均衡。高營養的大量進食反而容易造成腸胃疲勞,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腦內血液相對供氧減少,會思維不敏捷,影響復習和考試。建議家長們要注意均衡飲食。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