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專項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
首席記者 夏燕 通訊員 孫建新/文“父母退休后經常結伴去買菜,前段時間走出農貿市場時被幾個白大褂拉住,為他們免費測血糖、測血壓、送鈣片,還發出邀請函,說是在附近的酒店會議室里有一場保健品,現場有禮物拿。”湖州市市民陸女士日前致電市場監管部門消費熱線,反映其父母通過聽,買回了價值2000多元的某品牌羊奶粉。
陸女士表示,推銷員當時介紹這個產品有醫療作用,可以治高血壓,可當她父母回家拆開包裝后發現,該產品既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說明書。
“老人再次趕到酒店的時候,對方已經不見人影,撥打推銷員留下的電話,也已經關機。”陸女士說,買回被夸大了功能且價格不菲的產品,父母現在后悔不已,不知該如何為自己。
“健康為促銷,免費活動為,權威機構屬虛構,專家義診為,小恩小惠,噓寒問暖,是時下保健品銷售商的常用營銷手段,其中不乏各種消費陷阱。”湖州市市場監管局的相關監管執法人員稱,陸女士父母的是“保健品會銷”模式。按關,保健食品廣告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宣傳療效,宣傳改善和增強性功能的作用,如果保健品商家違反,陸女士的父母可以向12345進行投訴舉報。
生活中,一些往往會打著養生保健的消費者,因購買養生保健品而上當的事情可謂屢見不鮮。那么,如何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和權益?1月9日,湖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上下聯動,啟動了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記者了解到,行動主要集中整治社會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食品(保健食品),具有“保健”功能的用品、日用消費品、小家電、穿戴用品,聲稱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務等重點行業及領域中存在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規直銷和傳銷,以及以“保健”為名開展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此間,湖州各區縣市場監管部門也迅速展開行動。吳興區市場監管局檢查了轄區內的匯豪名都、縣橋大樓、紅旗3個場所共計15家保健品經營單位,現場發現問題單位2家,5個品類的問題產品;南潯區市場監管局檢查保健品經營單位20家,發現問題6處,立案查處3起,責令關停2家;德清縣市場監管局檢查保健品經營單位7家,立案5起;長興縣市場監管局檢查保健品經營單位27家,抽檢保健品34批次,查封1家,立案2起;安吉縣市場監管局檢查保健品經營單位26家,發現存在問題的商家6家;湖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開發區、度假區檢查保健品經營單位7家,發現問題4處。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稽查隊伍共出動執法人員180余人 (次),在前期排摸的基礎上,共檢查“保健”類經營單位102家,發現問題23處,對現場發現的問題產品全部進行查封,立案查處10起。
“經營者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自覺糾正存在的違法行為,同時歡迎社會和消費者加強社會監督,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線投訴舉報。”湖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為期3個月的時間繼續深入排摸調查,盯緊重點,靶向出擊,強化宣教,著力查辦一批影響范圍廣的大案要案,一批重點典型違法案件,以心存僥幸的違法犯罪,形成嚴打高壓力,切實廣大消費者權益。